这起发生在河北石家庄的“5·25专案”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是近年来执法权力滥用问题的典型缩影。 ⚖️ 、案件核心事实 暴力审讯致人死亡 2022年7月,河北高邑县33岁男子暴钦瑞因涉嫌寻衅滋事被新乐市公安局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指居”)措施,拘押于新乐宾馆。期间,专案组民警对其轮番实施电击、殴打、吊铁笼、限制性体位等酷刑手段。12天后(7月19日),暴钦瑞突发呼吸衰竭死亡。经最高检司法鉴定确认,其死因系刑讯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 大规模系统性施暴 涉案专案组由石家庄裕华分局与新乐市公安局11名警务人员组成,包括正式民警、事业编职员及辅警。除暴钦瑞外,同期被“指居”的10人中,9人遭受不同程度刑讯,其父遭电击全身抽搐,叔叔暴纪涛被踢断肋骨构成轻伤二级。审讯工具包括手摇电话机(电击生殖器)、PVC管、镐柄、铁笼等。 掩盖罪行与司法介入 暴钦瑞死后,专案组负责人张旭光立即指挥销毁证据:删除聊天记录、转移审讯椅、上交工作笔记。检察机关介入后,案件由保定市异地管辖,2025年9月底,莲池区法院与望都县法院对11人作出有罪判决! 本案揭示:当权力脱离程序约束,“破案”异化为暴力逼供,不仅摧毁个体生命,更侵蚀司法公信力。多地已出台“指居全程录音录像”等补救措施,但关键在于落实监督机制。 历史教训仍未终结 类似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的刑讯悲剧反复重演,反映部分执法人员仍迷信“口供至上”。唯有强化非法证据排除、完善执法人员问责,方能阻断暴力执法链条。 💎 暴钦瑞案成为近年罕见大规模追责执法者的标志性案件,但其家属的漫长等待与10名被告的上诉博弈,折射出法治进程的曲折性。此案警示:任何突破法律底线的“执法正义”,终将反噬正义本身。
不可思议,这案子居然启动再审了!对当事人家属来说,这绝对是好消息中的好消息。综合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