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再次引发关注!医生提醒:肾病患者吃鸡肉时,一定要注意4点   鸡肉,看似是餐

栗子科普 2025-10-30 18:50:39

鸡肉再次引发关注!医生提醒:肾病患者吃鸡肉时,一定要注意4点   鸡肉,看似是餐桌上的“健康之选”,其实对某些人来说,却可能暗藏杀机。尤其是肾病患者,看似吃得清淡,实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吃错了“关键一口”。到底鸡肉哪里惹了“祸”?又该怎么吃才安全?这事,真得说清楚。   在临床一线,常能碰到这样的患者:查出肾功能不好后,饮食上尽量控制油盐,主食也吃得不多,偏偏觉得鸡肉是“高蛋白又低脂肪”,于是天天炖鸡汤、鸡腿炖蘑菇、白斩鸡轮番上桌。结果没过几个月,肌酐升了,尿蛋白加重了,连血钾也开始不稳了。这时候再追问饮食,才发现鸡肉吃得太随意。   鸡肉的确是优质蛋白之一,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脂肪含量也比猪牛羊低一些。在《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中,每100克鸡胸肉中蛋白质可达22.5克,脂肪仅1.3克。但对肾病患者来说,重点从来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   首先,蛋白质摄入要精准。肾病患者的蛋白质需求,得根据病情阶段来定。《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指南(2020年)》明确指出,非透析期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到0.8克。这意味着一个60公斤的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最多也就48克左右。 光两块鸡腿,就可能占了一大半。如果再加上传统饮食中的豆制品、米饭、蔬菜等其他来源的蛋白,很容易超标。而蛋白质吃多了,代谢产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反而加速恶化。   其次,磷和钾的隐形风险不能忽视。很多人不知道,鸡肉本身磷含量不低,尤其是鸡皮、鸡脖、鸡翅这些部位,磷含量更高。肾功能减退后,排磷能力下降,长期高磷血症不仅会引起血管钙化,还可能诱发心脏病变。根据《美国肾脏基金会》发布的数据,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而高磷血症正是重要诱因之一。   再说钾。普通鸡肉钾含量并不算特别高,但问题出在“添加剂”。市面上很多鸡肉制品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了磷酸盐、钾盐保水剂,这类“保鲜鸡”看着鲜嫩,其实钾磷含量大大提高。尤其是鸡精、鸡粉、鸡汤料等调味品,钾含量惊人。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这些“隐形钾”一旦摄入超标,极易引发高钾血症,进而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烹饪方式。很多家庭喜欢把整鸡炖汤,觉得这样营养“全都在汤里”。但实际上,鸡汤中的嘌呤、磷、钠、脂肪含量都不低,尤其是炖得越久,浸出的这些成分越高。对肾病人来说,喝鸡汤不光不补,反而可能是负担。更别说那些炸鸡、烧烤鸡,油脂高、钠含量爆表,对肾脏简直是双重打击。   在门诊曾接诊一位50多岁的女性肾病患者,血肌酐一直控制得不错,平时也忌口严格。但过年前后突然指标飙升,住进了医院。详细问诊后才发现,她儿子从国外带回一批冷冻调味鸡翅,她舍不得扔,连续吃了两周。结果不但血压控制不住,尿酸也飙升,肾功能直线下滑。这个病例再次说明,鸡肉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选、做、吃的方式。   医生们常说,饮食是肾病管理的“第二张处方”。如果能在每一口食物上做对选择,肾脏就能多坚持几年。鸡肉也好,鱼肉也罢,不在于“能不能吃”,而在于“吃得是否科学”。对肾病患者而言,鸡肉不能是“主角”,更不能是“常客”,而应是偶尔点缀的“配角”。   真正的智慧,不是盲目忌口,而是有分寸的取舍。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里,若能用理性饮食换来多几年健康,换来自由的生活、体面的老年,那真的太值得了。日子还长,不如从下一顿饭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口鸡肉。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栗子科普

栗子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