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亚洲之行带回来“万亿美元”,本想高高兴兴回家“炫耀”一番,还没下飞机,就被“当头一棒”。 10月30日,美国众参议院以51:47票的优势通过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关税政策。但是,这项决议想要彻底推翻总统决议,还要经过众议院的表决,最后还要获得国会三分之二的绝对票数才能推翻,可见难度之大。 这记“闷棍”打得实在刁钻,刚好撞在特朗普最想摆谱的节骨眼上。亚洲之行签的“万亿美元”大单还热乎着,说不定飞机上已经琢磨好怎么在记者会上吹嘘“史上最棒的经贸成果”,结果落地先接个坏消息——自己力推的关税政策先被国会捅了个窟窿。这场景像极了刚赚了笔大钱想回家报喜,却发现家门被亲戚们堵着要算账。 参议院这51票赞成里,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门道。美国国会本就握着立法和监督权,总统的政策再强势,也得受国会掣肘 。那些投赞成票的共和党议员,未必是跟特朗普对着干,更多是扛不住自家选区的压力。关税这东西看着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却让美国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让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涨了一截,老百姓买东西也得掏更多钱。议员们要选票的,总不能跟着总统的政策让选民怨声载道。 众议院那边早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之前好几次想推翻关税政策的立法行动,都被共和党人拦了下来 。众议院掌握着财政权,所有跟税收、预算相关的立法都得从这儿起步 ,可共和党占着多数席位,自然要给自家总统撑场子。就算哪天风向变了,决议侥幸过了众议院,想凑齐参众两院三分之二的绝对票数,更是难如登天。特朗普之前否决叫停边境紧急状态的决议,国会两次试图推翻都没成功,最关键的就是差了那几票 。 特朗普自己恐怕也清楚这难度,只是脸上挂不住。他向来把关税当“谈判利器”,如今被国会摆一道,等于对外宣告“总统的政策不是铁板一块”。那些等着看美国笑话的国家,还有国内盼着关税取消的企业,都在盯着这场拉扯。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戳破了“政党团结”的假象——国会里的议员既要代表国家利益,又得顾着选区选民的诉求,真到利益冲突时,党派立场往往得让道 。 这场“关税拉锯战”说到底,就是美国政治体系里“三权分立”的日常戏码。总统想拿关税当政绩,国会要平衡各方利益,最后受苦的还是夹在中间的普通人和企业。特朗普要是真不想让决议落地,大概率会动用否决权,就像当年否决叫停边境紧急状态的决议那样 ,可就算否决了,国会和总统之间的裂痕只会越来越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