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宣布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双方趋势缓和;巴西豆农之前不断给中国涨价,终于品尝

烟雨评社 2025-11-01 10:53:08

中国突然宣布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双方趋势缓和;巴西豆农之前不断给中国涨价,终于品尝恶果! 要搞清楚这波大豆贸易的转折,得先回看巴西豆农之前的 “操作”。2024 年下半年开始,巴西大豆因为天气好、产量高,成了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占比一度超过 70%。 看着中国需求旺盛,巴西豆农和贸易商开始集体涨价,从最初的每吨 420 美元一路涨到 510 美元,涨幅接近 22%。 他们觉得中国离不开巴西大豆 —— 毕竟美国大豆当时还受关税政策影响,运输成本也比巴西高,而且巴西大豆上市时间比美国早,能抢占市场先机。有巴西豆农在采访里直言 “中国企业没得选,只能接受我们的价格”,甚至有贸易商故意囤货惜售,等着价格再涨一波。 可他们没算到,中国早就开始布局多元化采购。一方面,中国和美国一直在沟通大豆贸易政策,2025 年初双方就达成共识,逐步降低大豆进口关税,还简化了检验检疫流程,让美国大豆的成本优势慢慢显现。 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阿根廷、加拿大等国的大豆采购,虽然量不如巴西,但也形成了 “备选方案”。 更关键的是,中国国内大豆自给率在提升,通过推广高产大豆品种、扩大种植面积,2024 年国内大豆产量同比增长了 8%,减少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这些准备,都为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埋下了伏笔。 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的时机也很有讲究。当时正值美国大豆新季上市,价格比巴西大豆低了每吨 30 美元,而且美国农场主为了抢占市场,还愿意承担部分运输成本,让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 首批 120 万吨订单落地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立马表态,会组织农场主和中国企业对接,确保后续供应稳定。有中国粮油企业负责人算了笔账,从美国采购大豆,加上关税和运输成本,比从巴西采购还便宜每吨 15 美元,“换成谁都会选更划算的”。 这一下,巴西豆农彻底慌了。之前囤的大豆卖不出去,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只能降价促销,短短两周时间,巴西大豆价格就从每吨 510 美元跌到 460 美元,还没人愿意接手。 巴西大豆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10 月份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了 35%,不少贸易商因为之前高价囤货,现在每吨要亏 50 美元,有的小贸易商甚至面临破产。 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豆农若昂,之前囤了 5000 吨大豆等着涨价,现在只能以低价卖给本地压榨厂,光这一笔就亏了 25 万美元,他无奈地说 “早知道不该贪心,现在后悔都晚了”。 巴西大豆产业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后,其他国家也开始跟风 —— 欧盟、印度等之前从巴西进口大豆的国家,也纷纷转向美国采购,因为美国大豆价格更低。 巴西大豆出口量 10 月份整体下降了 28%,港口积压的大豆超过 800 万吨,运输船排队等着装货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荡荡的码头。 巴西农业部长不得不紧急访华,希望能和中国企业重新谈判价格,可中国企业已经和美国农场主签了长期供货协议,短期内很难再增加巴西大豆的采购量。 其实,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不只是为了 “找更便宜的货源”,更是为了平衡全球大豆供应链。中国每年要进口 1 亿吨以上的大豆,单一依赖某个国家风险太大,多元化采购既能保证供应稳定,又能避免被 “卡脖子”。 之前巴西豆农的涨价,本质上是忽视了中国供应链多元化的布局,误以为 “垄断就能涨价”,最终尝到恶果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巴西豆农开始反思,有的已经开始降价,有的则和中国企业协商 “长期供货 + 稳定价格” 的合作模式,希望能重新赢回中国市场。 而中美大豆贸易的缓和,也为双方其他农产品贸易打开了空间 —— 美国玉米、棉花的对华出口量最近也有增长迹象,这种 “互利共赢” 的贸易模式,显然比 “单边涨价” 更可持续。 说白了,这次采购就是中美关系里的一个小插曲,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自己既能灵活应对,也能精准掌控局势,美方要是能顺势而为,未来或许能看到更多积极变化;要是还想用老套路施压,中国肯定还有更多应对方案。 毕竟,在全球供应链中,没有哪个国家或企业能靠 “垄断涨价” 长久生存,只有尊重市场规律、保持合作诚意,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信源:澎湃新闻

0 阅读:3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