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除美国进

鉴清评趣 2025-11-01 10:53:56

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除美国进行各种其他的侦察行动和测绘行动。这是我们必须引起警惕和关注的。 当中国主动提出派遣舰机协助搜救时,美国却以“无需外部帮助”为由拒绝。这一反常举动,立刻引发了军事专家杜文龙的警惕:“美国在南海的炫耀武力,包括频繁军事活动,可能是事故根源,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更值得关注。” 他指出,美国可能借打捞残骸之名,行侦察测绘之实,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套路,在历史上并非首次上演。 回溯至2022年1月,美国海军F-35C舰载机在南海“卡尔·文森”号航母降落时坠海,造成7人受伤。事故调查显示,飞行员操作失误是主因,但打捞过程中,美国却动用了高精度声呐设备,对坠机海域进行了长达数周的详细扫描。 当时就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借机收集南海水文数据,为潜艇活动提供支撑。而此次“尼米兹”号航母的坠机事件,与三年前的场景惊人相似——两架军机坠海位置接近,且均发生在美军航母执行返回西海岸前的最后一次部署任务期间。 “美国在南海的水下地形掌握并不全面。”杜文龙透露,2021年“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山后,美国就意识到,其对南海突变地形和移动地物的探测存在漏洞。 此次坠机后,美国若以寻找黑匣子和残骸为由,部署高精度声呐和多波束测深仪,完全有可能对南海海底进行“补测”。这些设备能生成3D海底地图,连石头缝里的小鱼都能清晰呈现,更不用说记录海底光缆走向、反潜设备声波特征等敏感信息。 更耐人寻味的是,坠机事件发生后,美国海军P-8A反潜巡逻机在文莱、马来西亚与南沙群岛之间长时间盘旋,这一区域恰好与坠机位置高度重合。 与此同时,“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也加强了对相关海域的封锁,防止残骸被第三方打捞。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无疑加剧了外界对美国真实意图的怀疑。 “美国在南海的侦察行动每年投入经费上亿美金。”杜文龙补充道,从潜艇到舰载机,从水面舰艇到反潜巡逻机,美国构建了一套立体化的侦察体系,而此次坠机事件,可能只是这套体系中的一个“意外环节”。但正是这种“意外”,让美国有机会以“人道主义救援”为名,堂而皇之地展开军事行动。 对于中国的应对,杜文龙建议:“应派遣舰机密切关注美军搜寻动态,保持高度警觉。”他强调,南海不仅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任何试图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都必须被坚决制止。 中国外交部在事件发生后明确表示,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协助,但这一善意并未得到美国回应,反而凸显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如今,“尼米兹”号航母已掉头返航,但南海的暗流却未平息。美国是否真的在借坠机事件进行侦察测绘?其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中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表面的军机事故,更要警惕背后的战略意图。 对于这场南海坠机事件,你如何看待美国的真实动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客户端《连坠两军机,美海军为何事故频发?央视特约评论员解读》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