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 11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红军城地区围困乌军并

小哈看世界 2025-11-02 05:56:00

就在刚刚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 11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红军城地区围困乌军并称对方已开始投降,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随即否认被包围,称乌军正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增强突击行动。同一战场,两种截然相反的战场叙事,将现代战争中信息对抗的尖锐性暴露无遗。 然而,战场真相往往存在于火力覆盖与信息迷雾的交界处。俄方高调宣布“围困”与“投降”,远非单纯的战况更新,而是精心策划的心理战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是夺取地理上的阵地,更是要瓦解对手的后勤信心与国际援助方的信任。本质上,这是将传统军事行动的成果通过舆论放大器,转化为地缘政治筹码的经典操作。 那么,驱动乌方断然否认并强调“增加突击小组”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除了稳固防线的现实需求,更关键的是维系战争赖以持续的两大支柱:国内民众的抵抗意志与西方盟友的军援决心。一旦“被包围”的叙事成立,乌克兰在即将到来的冬季战役筹备中将面临政治与经济支持的双重流失。这套策略的致命弱点在于,战场表现必须与语言表态保持基本一致,否则宣传反噬将比炮弹更具破坏力。 如此行事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战争真相愈发成为稀缺品。当双方都在构建利于己方的“现实扭曲场”,受苦的不仅是深陷火线的平民——他们的生存空间在炮火与谎言间被双重挤压;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际社会对冲突的判断与调停将建立在流动的沙盘之上,和平进程的基石也因此松动。 当认知域作战成为与枪炮声共鸣的常态,我们赖以判断战争、追求正义的事实根基恐将动摇。在战术宣传与战略真相的裂缝中,最终被牺牲的,永远是试图在断壁残垣中寻找生路的普通人。

0 阅读:386
小哈看世界

小哈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