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

梵西之花 2025-11-02 23:25:45

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所以说,安世半导体如果最终破产了,那么损失的只有中企。至于荷兰,原本就是抢夺的,能有什么损失呢? 有人问安世半导体要是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其实一眼就能看明白,损失的只会是中国企业,毕竟这家公司现在是100%的中资背景,当初拿下它花的可是真金白银,一分一厘都来自中国企业的投入。至于荷兰,从头到尾就没花过收购的钱,说白了就是半路想抢现成的,就算安世真破产了,他们也没什么实质损失。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荷兰恩智浦拆分出来的标准器件部门,算不上荷兰本土原生的核心资产,早年间就是个被转手的业务板块。2019年的时候,中国的闻泰科技为了拿下它,先是砸了268亿买下近80%的股权,后来又陆续追加投入,前前后后算下来,包括融资成本在内总共花了超过330亿,这在当时创下了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并购纪录。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是闻泰科技把企业资本金、市场融资和战略储备凑到一起才凑够的,等于押上了公司的大半家底,就为了能拿到安世的技术和全球市场渠道。 收购之后,闻泰科技也没让安世闲着,真金白银地砸钱搞升级、扩产能,光是在德国汉堡工厂的扩建就花了2亿美元,研发投入三年里翻了一倍半。在中资的支持下,安世的业绩一路往上走,2024年营收达到147亿元,占了闻泰科技总营收的近五分之一,到2025年上半年这个占比更是涨到了30.88%,毛利率常年维持在30%以上,是闻泰最赚钱的核心业务之一。可以说,闻泰科技早就把安世和自己的生命线绑在了一起,安世要是破产,首先砸进去的330亿收购款就成了打水漂的死钱。 更要命的是账面上的商誉减值风险,截至2025年上半年,闻泰科技的商誉总额有214.98亿元,相当于公司净资产的62%,这些商誉绝大部分都来自收购安世的交易。要是安世破产,这笔两百多亿的虚拟资产就得全额计提减值,直接会让闻泰的净资产大幅缩水,甚至可能触发债务风险。而且这些年闻泰给安世投入的研发费、工厂扩建费,加起来又是几十亿,这些钱也都收不回来了。 从战略层面看,损失就更大了。安世是全球少有的IDM模式半导体企业,从设计到制造、封测全链条自控,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排全球前三,全球每5辆车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客户包括大众、宝马、特斯拉这些巨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需要这样的核心芯片供应商,闻泰收购安世本来是想打通全球汽车电子供应链的“钥匙”,现在这把钥匙要是断了,中国车企的芯片供应又得面临卡脖子的风险,之前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技术协同网络也跟着塌了,至少五年都补不上这个缺口。 反观荷兰,从头到尾就没为安世的收购掏过一分钱,反而还靠着中资运营的安世赚了不少好处。安世在荷兰有生产基地,每年给荷兰交的税就超过1.3亿欧元,还提供了几千个就业岗位。可荷兰贪心不足,2025年9月借着美国半导体禁令的由头,搬出一部1952年的冷战旧法律,直接冻结了安世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把闻泰持有的股权托管给第三方,还把中国的CEO给停职了,说白了就是想用行政手段抢资产。这种情况下,安世要是破产,荷兰无非是少了点税收和就业,可这些本来就是中资带来的额外收益,他们没付出任何收购成本,自然谈不上什么实质性损失。 就算安世破产影响了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荷兰也能把责任推给“市场风险”,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之前荷兰经济部还放话,说“确保安世在荷发展”是谈判前提,其实就是想把中资的投入当成自己的筹码,能抢到手最好,抢不到就算破产了,也没亏着自己的真金白银。 所以说,安世半导体要是真破产了,亏的全是中国企业的血汗钱,330亿的收购款、两百多亿的商誉、数年的研发投入,还有打通产业链的战略机会,这些损失都得中企自己扛。而荷兰呢,本来就是想空手套白狼,就算没抢到,也只是少了个“摇钱树”,根本没有真金白银的损失,这账算下来再清楚不过了。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