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

关羽深聊娱乐 2025-11-03 12:24:26

[太阳]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回溯2022年2月,俄罗斯挥师乌克兰的初衷其实很明确,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彼时,莫斯科与基辅的直线距离不过七百多公里,若北约的导弹部署到乌克兰境内,俄罗斯的心脏地带将直接暴露在西方军事威慑下。   更关键的是,自冷战结束后,北约已先后五次东扩,边界不断逼近俄罗斯边境,这道安全红线在普京眼中绝不容触碰。   最初的计划里,俄罗斯想通过一场速战速决,逼迫乌克兰签订中立条约,就像当年在叙利亚稳住局势一样,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安全隐患,那时的战场,更像是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一次强硬反击,领土诉求尚未摆在台面上。   但局势的发展,彻底打乱了俄罗斯的初始计划,欧美国家的迅速下场,让这场冲突从俄乌对抗变成了俄罗斯与西方阵营的间接较量。   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向乌克兰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从单兵武器到重型装甲车一应俱全,欧盟也紧随其后,凑集弹药、输送无人机,甚至帮助乌克兰训练士兵。   在俄罗斯看来,此时撤兵意味着前功尽弃,不仅阻止北约东扩的目标会落空,西方还可能借着乌克兰的喘息之机进一步施压,甚至把军事基地建到俄罗斯的家门口。   就像俄外长拉夫罗夫后来强调的:“如果不解决冲突的根源,乌克兰喘息后一定会再闹事。”正是这种退无可退的判断,让俄罗斯的目标开始悄然转变,从防北约东扩转向争夺领土、掌控资源,用既得利益筑牢安全屏障。   2022年秋天,俄罗斯直接宣布吞并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四州,这一动作彻底暴露了目标的转变。   此后的三年里,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每一步推进,都围绕着巩固既得利益展开,2023年聚焦夺取整个顿巴斯地区,围绕巴赫穆特展开长达数月的绞肉战。   2024-2025年又抢占了超过四千平方公里土地,控制了顿涅茨克大半区域,2025年上半年更是拿下阿夫迪夫卡、查西夫亚尔,把战线推到了波克罗夫斯克周边。   这些被占领土,对俄罗斯而言绝非无关紧要的土地,顿巴斯煤田储量数百亿吨,战时能年产数千万吨焦煤,支撑着俄罗斯的冶金与电力产业,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曾贡献乌克兰近30%的工业产值、40%的铁路网,是实打实的经济命脉。   扎波罗热核电站作为欧洲最大核电站,不仅能稳定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还能牵制乌克兰的电力系统,赫尔松则是连接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的战略通道,掌控这里就能避免克里米亚成为孤岛,保障黑海舰队基地安全与油气出口海路。   当这些经济、战略利益与领土绑定,收手就意味着放弃到手的硬通货,对俄罗斯而言显然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随着目标的转变,俄罗斯的收手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国内层面,约60%的民众支持军事行动,若此时撤兵,不仅要吐出已编入俄联邦的四州,还可能被视为向西方服软,动摇国内稳定。   经济层面,尽管受西方制裁,俄罗斯却通过向中国、印度出口石油获得近两千亿美元收入,2024年GDP甚至增长3.6%,有了持续作战的经济底气。   军事层面,俄罗斯引入伊朗无人机、朝鲜导弹(虽朝鲜兵员已撤离),用Fab-3000重磅炸弹突破乌军堡垒,还通过高奖金招兵补充兵源,战术与补给都能支撑战场需求。   反观西方,美国内部对军援乌克兰的分歧日益加剧,国会争论不断,特朗普甚至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欧盟弹药库存告急,凑集炮弹都成了难题。   这种己方有支撑、对手显疲态的局面,让俄罗斯更不愿轻易停下,毕竟,此时的不放手,似乎能换来更长远的地区主导权。   如今的俄乌冲突,早已不是三年前那场为安全红线而战的较量,当俄罗斯的目标从阻止北约东扩变成攥紧领土与资源、逼乌克兰接受现实,战场的消耗战就成了以拖待变的策略。   乌克兰的困境显而易见,GDP缩水40%、兵源短缺、基础设施被炸毁,全靠西方援助苟延残喘,而俄罗斯则在目标转变的路上越走越远,哪怕面临国际社会的批评,哪怕要承受长期战争的压力,也不愿放弃到手的利益。   这场打了三年的冲突,或许还要持续更久,因为对俄罗斯而言,现在收手,就等于否定了这三年来的所有付出,而继续打下去,至少还有机会实现长期太平的诉求。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关羽深聊娱乐

关羽深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