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舰南海逞威不成反遭055横刀拦路,尼米兹双机坠海面子丢尽!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04 11:03:14

“尼米兹”号航母逼近黄岩岛,055率队大胆插入打成一团!   美国人这回在南海算是把脸丢到家了。   那艘一直被吹成 “战力天花板” 的 “尼米兹” 号航母,本来想趁着最后一趟任务耍耍威风,结果刚进南海就摔了飞机,抬头一看,中国的 055 大驱已经带着编队堵在跟前,从头到尾尴尬得没法提。   要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 “尼米兹” 号的 “最后一趟活儿” 说起。   这艘航母 1975 年就开始服役,本来都排上退役日程了,结果今年 3 月被美军临时拉出来顶班,从美国西海岸出发执行最后一次部署,一跑就是 7 个月。   10 月 17 号刚穿过马六甲海峡进了南海,美军这边还没来得及对着媒体吹 “航行自由” 的牛,麻烦就主动找上门了。   10 月 26 号下午,先是一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刚起飞执行任务没几分钟,没征兆就掉海里了。   舰上的人赶紧组织救援,费了好大劲才把 3 名飞行员捞上来;   谁能想到,还没过一个小时,又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也跟着栽进了海里,两名飞行员反应快,赶紧弹射出舱,才算捡回一条命。   这可不是小事,美军内部有明确标准:只要事故造成的损失超过 250 万美元,就算最严重的 A 级事故。   而这架 “海鹰” 直升机单架就值 4000 万美元,“超级大黄蜂” 更贵,一架要 7500 万美元 —— 这俩事儿凑一块儿,妥妥的 “双 A 级” 事故没跑。   懂行的军事专家一看就明白,这绝对不是巧合:“尼米兹” 号早就是一身毛病了,早在 2021 年,它的核动力装置就查出过缺陷;到 2022 年,船上的饮用水系统又出了污染问题。   现在这船老得厉害,好多零件都找不到原厂供应商,只能从别的老舰上拆零件凑数,有时候还得找二手备件。再加上这两年美军飞行员训练时间不够,出事故其实是早晚的事儿。   换作一般情况,摔了这么贵的装备,好歹得收敛点,赶紧撤回去检修吧?可 “尼米兹” 号偏不,心里门儿清却偏要装糊涂,掉过头就朝着黄岩岛的方向往北开。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它是想跟着菲律宾一起在这儿搅点动静,好把摔飞机丢的面子找补回来。   美军大概觉得,就算摔了两架飞机,航母编队的架子还在,总能镇住场面。可他们忘了,现在的南海,早不是几十年前那样,他们想进就进、想闹就闹的地方了。   结果没等 “尼米兹” 号靠近黄岩岛,就撞上了硬茬。11 月 2 号那天,商业卫星拍得明明白白:在黄岩岛以南 200 公里的海域,一支由 055 型驱逐舰带头的中国海军编队,早等着它了。   更绝的是,055 直接横着穿过 “尼米兹” 号的航线,稳稳当当挡在了它正前面,那架势跟当年古代将军 “横刀立马” 似的,明摆着给美军下马威。   其实这也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这么做了。去年 8 月,“林肯” 号航母路过南海的时候,就被 055 近距离盯着过。   当时近到什么程度?美军士兵都偷偷拍了视频吐槽,说他们的船已经进了 055 近防炮的射程范围,连护航的美军驱逐舰都不敢往前挪一步,生怕出事儿。   为啥美军这回这么 “听话”?说白了就是惹不起。055 那万吨级的驱逐舰,可不是摆着看的花架子。   船上装的鹰击 17、鹰击 20 反舰导弹,都是真能打的硬家伙 —— 真要是动起手,凭这两款导弹,收拾整个航母编队都有底气。   “尼米兹” 号上的指挥官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把事儿闹僵了,他们未必能全身而退,还不如少惹麻烦。   更何况中国军队的应对从来都是有理有据,国防部之前早有过明确说法: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美军要是敢来这儿搞侵权挑衅,中方肯定坚决反对,军队也一直保持着戒备状态,随时能应对。   现在 “尼米兹” 号算是掉进两难的坑里了:再往前硬闯,有 055 编队挡着,万一再出点幺蛾子,那脸就丢得更彻底了;可要是转头撤退,又显得自己认怂,跟跟着它的盟友也没法交代。   其实这尴尬局面早有苗头,这几年美军在西太平洋忙得脚不沾地却顾头不顾尾,老航母一个个超期服役,新的 “福特” 级航母又顶不上来,装备老化、人手不够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这次连着摔两架飞机,又被 055 拦下来,不过是这些问题集中爆发而已。   可对中国海军来说,这事儿跟家常便饭一样。055 编队赶过来,既没越界,又清清楚楚传递了 “捍卫主权” 的信号,相当于给南海局势装了块 “定海神针”。   有它在这儿盯着,美军就不敢再瞎折腾 —— 这也是为啥 “尼米兹” 号都到黄岩岛附近了,却迟迟不敢真的搞事。   美军想靠一艘快退役的老航母在南海刷存在感,本身就是算错了账。现在飞机摔了,路也被挡了,原本想风光的 “最后一趟任务”,彻底变成了丢人现眼的 “尴尬之旅”。

0 阅读:54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