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预料到了医院可能存在疏忽,也预料到了鉴定会认定过错,万万没想到看完卫健局的调查报告,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是手术同意书签署的不规范、病历未在24小时内完成、术前会诊流于形式这些细节——它们像散落的针,扎进一个家庭的命运里。 那个12岁的男孩如今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管子,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他哭着说想回家,想尝一口雪是什么味道。医院提出了20万赔偿,可这孩子每月营养液就要花费近万,后续器官移植更是天文数字。这背后不仅是钱的缺口,更是一个孩子再也无法奔跑的童年。 第三方鉴定指出医院过错与损害后果是同等原因。卫健局列出的问题看似是文书瑕疵,实则暴露了系统性失守。当家属在手术室外被四次要求签字,每次都被“不签字就是不配合治疗”压迫时,知情同意已沦为形式。医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判断可以理解,但规范漏洞让一场救赎滑向悲剧。 这件事最让人难过的,不是某个医生的失误,而是系统性的规范缺失让患者在关键时刻失去保障。希望调查能真正推动改变,让每个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