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D舰“应邀参加”美澳新菲演习,菲记者气的破口大骂:它怎么能这样呢?美澳新菲

风吟写枪啸 2025-11-04 17:58:40

052D舰“应邀参加”美澳新菲演习,菲记者气的破口大骂:它怎么能这样呢?美澳新菲四国海军集结四艘舰艇举行的“多国海上合作活动”从2025年10月30日开始,就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尴尬。 这次联合活动是美澳新菲四国海军第12次“多国海上合作活动”,地点选在西菲律宾海,时间跨度仅两天,从10月30日到31日。参与方包括美国“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号护卫舰、新西兰“奥塔罗阿”号补给舰,以及菲律宾“何塞·黎刹尔”号导弹护卫舰。四国意图通过反潜和补给科目,提升互操作性,应对南海潜在风险。 活动前几天,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在附近海域发生两起事故,一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先后坠海,损失约1亿美元装备。 这让美方士气受挫,却仍坚持推进演习,试图强化印太战略中的盟友协调。菲律宾作为东道主,借机拉近与美澳新的距离,但实际舰艇数量有限,仅四艘编队,规模远低于预期威慑效果。 中国海军的出现并非突发,而是全程跟踪监视。至少5艘舰艇现身,包括一艘改进型052D驱逐舰,可能为“湛江”舰,以及一艘815A型电子侦察舰。 这些舰艇保持三海里左右距离,平行航行,052D舰的雷达系统和815A舰的信号采集设备全程运转,记录四国无线电通话和机动轨迹。中国军方事后公开表示,已严密跟踪菲律宾组织的联合巡航,视其为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 这种监视行动符合中国在南海的常态化巡航模式,旨在维护主权和海域安全。四国虽提升警戒,但未采取对抗措施,演习科目勉强完成,反潜和电子对抗环节明显受干扰。 菲律宾媒体对中方舰艇的靠近反应强烈,一名随舰记者在现场情绪激动,公开表达不满,称这种行为超出预期。 这反映出马尼拉在区域博弈中的尴尬位置,一方面依赖美方支持,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海军的绝对优势,难以从容应对。菲律宾国防部随后发布声明,表达对外部介入的关切,但未升级冲突。美澳新三国则通过外交渠道低调回应,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显示,此次监视凸显四国联合的局限性,单凭四艘舰艇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活动结束,四国舰艇返航,中国舰队渐行渐远,海域恢复平静,但事件余波持续发酵。 回顾类似事件,这种监视并非孤例。早在2017年,中国815A电子侦察舰逼近澳大利亚东海岸,美澳被迫关闭宙斯盾雷达系统,避免信号泄露。 近年来,中国海军在南海的活动频率增加,Type 815系列侦察舰多次现身外军演习周边,配备先进导弹跟踪和电子战设备,确保情报实时获取。 2025年上半年,美菲“海上战士”演习期间,中国也部署815G型侦察舰“天王星”号,监视F-35战机抵达菲律宾。 这些行动源于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菲律宾多次指责中国“假新闻”传播,但实际摩擦多源于双边巡航重叠。中国坚持通过实力展示回应,海军现代化进程加速,052D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已成为区域标杆。 从战略层面看,四国联合的“代理人遏制”思路面临挑战。美国主导印太战略,试图借盟友牵制中国,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参与度有限,受国内反战情绪影响。 菲律宾虽加强与美合作,如启动新海事计划,但海军实力薄弱,仅依赖二手舰艇。 中国海军的单舰作战能力已超四国总和,815A舰的隐身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让监视成本低效高。事件暴露联盟内部协调难题,美军坠机事故进一步放大弱点。五角大楼需反思,单纯军演难以改变力量格局,外交对话或成更现实路径。 事件后,中国军方重申南海主权立场,强调监视是为维护和平稳定。 菲律宾方面推动国会辩论,寻求更多美援,但未获立即承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低调处理,避免激化。美媒报道称,中国海军出动规模超出预期,Type 052D舰的现身标志着常规巡航升级为情报主导。 整体看,这次活动虽小规模,却折射大格局:区域国家需平衡大国竞争,避免被卷入零和博弈。未来南海巡航将更频繁,中国海军的自信源于装备迭代,四国联盟则需实质投资而非表面联合。 此次监视行动虽短暂,却放大四国联合的结构性缺陷。美国虽提供技术支持,但盟友舰艇老化,新西兰补给舰虽实用,却难担主力。 中国海军的6艘编队,涵盖驱逐和侦察,体现体系化优势。菲媒跟进报道,强调中方靠近破坏氛围,但数据分析显示,间距始终合法。 五角大楼评估报告内部流传,建议增加无人设备应对情报战。事件也刺激菲律宾海军采购,计划引进更多巡逻艇,但预算有限,进展缓慢。澳新则加强情报共享,防范信号窃取。 总的来说,这次“多国海上合作活动”本想提振士气,却因中国舰艇的“应邀”现身,变成实力镜鉴。052D驱逐舰的稳健跟踪,815A侦察舰的悄无声息,共同筑牢中国在南海的防御线。四国虽未公开承认尴尬,但行动已说明一切:联盟需真金白银投入,方能站稳脚跟。未来类似事件或增多,各方当以克制为先,推动对话化解分歧。

0 阅读:397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