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为何不把便宜物资卖给古巴,这样既可解决古巴物资紧缺困境,又能清空咱们过剩的产品?我想说,其实古巴跟朝鲜一样,也是纯纯的无赖;跟印度一类的国家做生意,要做好对方只付定金,不付尾款的准备;跟古巴、朝鲜做生意,他们别说付钱了,能把车皮还给你就不错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与古巴做生意,最大的问题就是“信誉”。你可能以为,古巴像朝鲜一样,是“坏信用”的典型代表。但其实,古巴的“付款难”远比朝鲜更麻烦。朝鲜即使拖尾款,最多也是拖拖延延,总会有最后还款的可能,但古巴呢?情况就复杂多了。 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中国企业尝试与古巴做生意,但几乎都在付款环节遭遇困难。例如,有家浙江的外贸公司去年给古巴发了一船面料,原本约定30天内付款,结果只收到了30%的款项,剩余的至今未支付。 更有一次,发过去的机器连装货的车皮都没要回来!这不是说古巴“耍无赖”,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支付。 古巴的“付款难”根源在于美国制裁所导致的经济瘫痪。古巴的财政收入几乎全靠糖业和烟草等出口,但由于制裁的压力,古巴连最基本的经济运转都受限。 正因如此,古巴的信用系统早已崩溃,拖欠债务和无力偿还成了常态。 除了信誉,古巴的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送点物资过去帮助他们“缓解困境”也好,但现实是,这些物资送过去能派上用场吗?显然,古巴的基础设施根本承载不了如此大规模的物资流动。 举个例子,古巴的交通系统堪称“灾难现场”。 外面的游客可以乘坐中国宇通的大巴,虽然大巴车准时但票价却像美国一样高;而当地居民的交通工具大多是其他国家淘汰的“破铜烂铁”,夏天没有空调,200公里的路程竟然要走三天! 这种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古巴民众的生活,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资的运输和存储。 比如,去年中国援助的化肥送到古巴后,因为没有及时存放,导致化肥过期,结果变成了“废品”。你送过去的物资,根本没地方存,结果只能白白浪费。 更严重的是,古巴的电力系统也是老旧不堪,很多电厂和电网设施都没有更新,导致经常性停电。这让古巴的生产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古巴的糖业、烟草本来是支柱产业,但由于缺电,甘蔗烂在田里,雪茄生产线停滞不前。这种情况下,你送的任何物资都无法发挥作用。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觉得,既然古巴面临这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以更低的价格将物资卖给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其实,这种想法忽略了古巴面临的根本困境。 古巴的经济问题并不是“缺物资”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由“制裁”引发的“死循环”。美国的制裁让古巴的经济无法正常运转,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而又因为无法正常贸易和进出口,经济始终无法恢复。 古巴的外债越来越高,而政府为了“缓解”经济困境,不得不采取“蔗糖抵债”这样的极端方式,然而即使这样做,经济依然没有起色。 古巴长期的经济困境让它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即使是有贸易需求的国家,也发现“合作”变得非常不实际。除了拖欠货款外,古巴还没办法提供合适的支付方式和有保障的合作机制。 这种情况下,任何低价物资的销售都只能是“肉包子打狗”,送出去的物资不仅无法收回钱,甚至可能完全浪费。 如果我们真想帮助古巴,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它的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而不是仅仅想着通过低价物资来“清库存”。古巴首先需要打破美国的制裁枷锁,恢复与外界的正常贸易,才能逐渐改善其经济现状。 而且,古巴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提升电力、交通等重要领域的建设,才能支撑起日常的物资供应和生产活动。 长期来看,只有古巴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才能为真正的合作提供条件。这样,双方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才能避免陷入反复拖欠和无力支付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