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阿斯麦(ASML)正在疯狂游说美国和荷兰,他们慌了,因为我们刚刚发布了迄今最严的稀土管制令
据彭博社等多家外媒报道,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正在积极与美国及荷兰政府沟通,而这份焦虑的背后,直指中国刚刚公布并生效的稀土管制新规。这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一次深刻的产业链现实提醒:即便是站在技术金字塔尖的企业,也无法忽视其根基所在的材料供应。要理解ASML的处境,首先需要看懂这次稀土管制的“新”在何处。
与以往不同,最新的管制措施不再仅仅局限于稀土元素的出口。根据我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不仅新增了钬、铒、铥、铕、镱等多种中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更重要的是,首次将稀土的开采、选矿、冶炼、分离相关技术,以及用于制造稀土永磁材料的关键设备和技术都纳入了管制范畴。更具深远影响的是,新规引入了“域外适用”原则。
这意味着,不仅从中国直接出口需要许可,任何在境外制造的产品,只要其中含有源自中国的稀土成分(价值占比高于0.1%),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的稀土相关技术,同样被纳入了管制体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专家格雷丝琳·巴斯卡兰对此评价称,这是中国迄今实施的最为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其筹码足以让全球企业都必须予以遵守。为何ASML会感到压力?
表面上看,ASML是一家设备制造商,似乎与上游的矿产资源相距甚远。但实际上,一台价值数亿美元的EUV光刻机,正是无数尖端材料与技术的结晶体,其中稀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角色。核心组件的依赖:EUV光刻机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其高性能的激光器需要掺入镱、铥等稀土元素来保证光源的功率和稳定性;用于驱动镜头和晶圆进行纳米级精确定位的,是性能强大的钕铁硼永磁体;甚至连光学镜头本身,也需要掺入镧系元素来提升透光率和成像质量。
尽管ASML的首席财务官罗杰·达森曾对彭博社表示,公司拥有充足库存,足以应对短期影响,但业内分析普遍认为,这更多是一种稳定市场的表态。光刻机对稀土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而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领域的专利和产能占有绝对优势。 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立复刻中国从开采、分离、提纯到磁材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因此,即便ASML自身有库存,其遍布全球的数千家供应商,也难以在短期内找到符合标准的替代来源。ASML的游说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高科技产业正在面临的新现实:
过去那种“西方掌握技术、东方供应资源”的简单分工模式正在被打破。关键矿产资源的管理,已经从单纯的贸易问题,逐渐演变成为深刻地影响产业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议题。中国此次的管制措施,并非意在将其“一刀两断”般地切断供应,而是在针对关键战略资源展开更为高效且精准的治理工作。要求出口商提交最终用户以及最终用途的证明,这样做正是为了能够确保这些极为珍贵的资源,能被妥善地用于合法且合规的民用领域当中,从而避免它们被擅自挪作他用。
对于ASML这样的顶尖企业而言,这次事件敲响了警钟。过去他们更为注重技术护城河的搭建,而现在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摆在眼前。正如多位分析师所指出的,建立一个不依赖于中国的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或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成本极为高昂。在此期间,如何与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有效沟通,与产业链的上游进行合作,将成为所有高科技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