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

时光浅吟离殇 2025-11-05 20:18:33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莫迪开始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合作对象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成为普京最后的希望?之前,特朗普曾经对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所有国家不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产品,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和特朗普唱反调,偏偏特朗普拿这两个国家又没有办法。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莫迪开始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合作对象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成为普京最后的希望?之前,特朗普曾经对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所有国家不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产品,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和特朗普唱反调,偏偏特朗普拿这两个国家又没有办法。 202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面临西方全面封锁,但亚洲市场成为其救命稻草。印度作为最大买家,每天进口超过200万桶,占总进口近40%,这笔便宜货帮印度节省了约170亿美元。 中国则进口1.08亿吨,占比20%,稳稳接盘。特朗普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重申旧威胁:任何买俄油的国家,都将吃到美国关税惩罚。G7会议上,他公开点名中印,呼吁盟友跟进100%关税壁垒。 印度和中国迅速回击,前者强调能源自主,后者斥责单边主义。特朗普虽气势汹汹,却因中印体量庞大,短期内难以下狠手。这场拉锯战,看似僵持,实则酝酿变局。 特朗普的耐心很快耗尽。2025年8月,他对印度纺织和制药出口加征25%关税,总税率达50%,这些行业年值200亿美元,直击印度经济命脉。 莫迪政府虽嘴硬,但行动上开始松动。印度第二大炼油商巴拉特石油在3月暂停新俄油订单,私营巨头信实工业将俄油比例从50%降至35%。 到9月,印度俄油进口占比仅剩16.8%,日均120万桶,较峰值腰斩。这不是心甘情愿,而是被关税逼到墙角。印度转而加大从美国得克萨斯盆地和尼日利亚的采购,美油进口涨25%,非洲油占比升至18%。 讽刺的是,国内油价随之上涨0.5%,老百姓的钱包跟着遭殃。私下里,印度通过新加坡转口渠道还偷偷买俄油,但成本涨12%,订单缩水30%。特朗普宣称这是“胜利”,莫迪却低调否认任何承诺。 这步棋,表面上看是淘汰,骨子里是无奈的权衡。 中国面对同样压力,却玩得更游刃有余。2025年上半年,中国俄油进口总量不降反升5%,8月交易额达57亿欧元,占俄出口40%。 特朗普9月在G7撺掇对中印加征100%关税,中国外交部直言这是霸凌。 随即,中俄续签折扣协议,海运订单虽压缩15%,管道输送占比却从25%升至35%。7月,中俄东线管道加建支线,直通华东炼厂,输送量增15%,物流成本省5%。 这种调整避开了海运油轮易被制裁的风险,还绕开美元结算陷阱。更长远看,9月中俄敲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协议,年供中国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是全球最大气管线。 前5个月,管道气进口已增30%。欧盟虽被特朗普拉拢,但顾及中国作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制裁提议不了了之。美国企业如波音则一边喊制裁,一边派人来华谈生意。中国的策略,不是退让,而是把主动权抓得更牢。 俄罗斯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西方制裁锁定143艘影子舰队油轮,占运力40%,船东被迫改旗换籍,运营成本涨20%。 欧洲市场早丢光,亚洲买家成了命根子。9月,俄能源出口收入降至133.5亿美元,全年预测下调15%,从2350亿美元缩至2000亿美元,军费开支开始捉襟见肘。 克里姆林宫公开承认,中俄能源合作是“史无前例”的抗压阀门。中国不只稳定买油,还帮忙优化运输和结算,让俄罗斯喘口气。要是印度彻底转向,俄罗斯真得捏把汗。但眼下,中国接住了大头,占俄油出口47%,新订单源源不断。 普京的目光,自然锁定这个东方伙伴。 10月,特朗普祭出重锤,直接制裁俄石油巨头Rosneft和Lukoil。 印度炼油商全面叫停订单,进口量预计年底近零。中国国有企业短期内日采购降至25万桶,但储备填充加速,整体未现断崖。 印度转向更贵油源,国内价格压力持续,制造业出口受关税挤压,失业隐忧浮现。莫迪强调能源多样化,但与美贸易摩擦升级,谈判桌上的筹码越来越少。中国则借机深化中俄绑定,管道建设如火如荼,贸易额稳增。 特朗普的威胁,看似奏效于印度,实则暴露了美国单边主义的局限。印度虽逐步淘汰俄油,转向美非伙伴,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高价油让民生成本水涨船高。 中国不慌不忙,通过管道和折扣协议,把合作推向纵深,避免了制裁的锋芒。俄罗斯腰包虽紧,东方市场却提供缓冲,普京不会轻易低头。 这场能源博弈,折射出大国间的现实算盘:谁也不愿为意识形态买单,市场逻辑才是硬道理。长远看,中印的选择,将重塑全球油气格局,美国的施压能否持久,值得深思。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