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交通部长宣布 11月6日,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确认,全美40个主要机场的运力将削减10%。这项紧急措施的直接诱因,是联邦政府再度面临停摆危机所引发的航空管制人员短缺。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项应对预算危机的技术性调整,但其本质却是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国家治理能力持续退化的又一个危险信号。 这套应急方案暴露出美国行政体系在政治僵局中的脆弱性。交通部长此前关于“可能关闭部分空域”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现行体制下不得不做的痛苦抉择。当国会两党在预算问题上僵持不下,行政部门的操作空间被急剧压缩,最终只能通过削减公共服务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转。 然而,将航空运力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其代价最终将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按照10%的运力削减估算,每天将有上千架次航班被迫取消,波及数万旅客的出行计划。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航空物流的效率下降将直接推高商品流通成本,这些额外支出迟早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那么,驱动这种自残式治理模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在于美国政治生态中日益激化的党派斗争。当政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政府停摆从非常态演变为谈判工具,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就成了一种奢望。交通部此次的运力削减,不过是为避免整个航空系统瘫痪而采取的断尾求生策略。 在确保航空安全与维持政府运转之间,本不该存在非此即彼的艰难抉择。当这种二选一成为常态,不仅侵蚀着美国作为发达经济体的运行效率,更在持续消耗其国家信用。面对即将到来的出行旺季,被政治博弈绑架的空中交通网络,还能承载多少美国民众的期待?这道考题的答案,将决定这个超级大国是走向有序治理还是更深层次的系统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