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停摆36天,美国天空正被“政治病毒”吞噬 机场大屏上的航班取消信息红得刺眼

斌斌论文子啊 2025-11-06 09:59:02

白宫停摆36天,美国天空正被“政治病毒”吞噬 机场大屏上的航班取消信息红得刺眼,数十万旅客滞留的背后,是华盛顿政客们精心算计的政治游戏。 当我看到美国交通部长宣布削减全美40大机场10%运力的新闻时,我正堵在前往北京首都机场的路上。手机推送这条消息的瞬间,我前方那望不到尽头的车流,突然成了这场千里之外危机的生动注脚。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6天,这场发生在华盛顿的政治闹剧,早已冲破国会山的围墙,正真实地吞噬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01 天空的代价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项应对预算危机的技术性调整。全美40个主要机场运力削减10%,每天将有上千架次航班被迫取消,数万旅客出行计划被打乱。 但当我们剥开这层外衣,看到的却是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国家治理能力持续退化的又一个危险信号。 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此次的决策,不过是为避免整个航空系统瘫痪而采取的断尾求生策略。 02 政治的游戏 这场停摆,已不是简单的“钱没谈拢”,而是一场精心算计的零和博弈。 白宫这回不光是两手一摊等着国会吵架,反而亲自下场,抡起了预算大棒。停摆刚开始,白宫便宣布冻结约260亿美元联邦拨款,精准砍向纽约交通等项目。 这分明是把国家预算当成了党派斗争的“私刑工具”,彻底撕掉了预算纷争的程序伪装。 民主党死死咬住几项关键政策条款——医保补贴、税收抵免——非要跟拨款法案捆绑在一起。为什么?信任已彻底破产。 他们压根不信白宫的任何口头承诺,因为过去几年“背信弃义”的戏码屡见不鲜。 03 经济的雪崩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警告:“当前美国经济本就脆弱,因此像政府‘停摆’这样的事件,可能会比人们预想的更快演变成更大的危机。” 国会预算办公室表示,根据联邦政府“停摆”持续时间,预计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将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将“停摆”引发的连锁反应比作不断积聚能量的雪球:“这就像雪球滚下山,势头和规模会越来越大。” 会计与咨询公司RSM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补充道:“这并非简单的经济活动延迟或推后,而是会造成部分经济活动彻底消失。” 04 荒诞的真相 事实上,美国政府“停摆”这场闹剧,在1980年前几乎不存在。当时行政部门采取“先干活、后拨款”的做法——各机构照常运作、发放薪酬,待预算通过后再补记账。 直到1980年,美国司法部发表司法解释,明确将在拨款中断期间继续履行职能的政府官员认定为违法,除非得到国会特别授权。自此,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正式被“制度化”。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最短的政府“停摆”仅有9小时,发生在2018年2月。而最奇葩的“停摆”原因,是里根总统邀请所有国会议员前往白宫进行烧烤,错过了通过预算案的最后期限。 --- 国会山的争吵声越来越大,而普通民众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领不到补助的底层民众、被延误的基建项目,都在用自身糟糕的处境讲述一个事实:当政治算计取代社会治理,“停摆”的不仅是美国的政府,更是民众的信任。 那道关于“美国天空还能承载多少民众期待”的考题,答案正随着一架架航班的取消,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沉重

0 阅读:6

猜你喜欢

斌斌论文子啊

斌斌论文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