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评议如何避免成为泄愤工具#【#别让民主评议的镜子蒙上戾气#】“又快到年底评

大皖新闻 2025-11-06 13:18:32

#民主评议如何避免成为泄愤工具#【#别让民主评议的镜子蒙上戾气#】“又快到年底评议时,就怕莫名被打差评!”近日,笔者走访基层,一些党员干部的感慨,道出了民主评议中“戾气”扰人的现实困境。

据了解,这已不是个别现象:作为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制度,民主评议本是提升组织治理效能的“金钥匙”,可如今在一些地方,这一制度却异化为少数人挟私带利的“工具”。

民主评议从来不是“找茬游戏”,更不该是“人情博弈”。

过去,靠着这把“多面尺”,群众能给推诿扯皮的干部“提个醒”,干部在互评中发现“协作短板”,上级也能借助打分了解“履职成效”,评议真正成了干群连心、各方补台的“桥梁”。可如今,这“桥”在部分地方慢慢变了形——明明守原则、办实事,换来的却是恶意差评的“暗箭”式回礼,难免让人心寒。

细究这股“戾气”的由来,藏着机制的“漏洞”和人心的“偏差”。

从机制上看,不少地方把综合评议得分简单等同于实绩好坏,却没给恶意评价装“刹车”,从而让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得逞”。更关键的是,监督纠错“两边松”,对互评串评的“小圈子操作”,因怕伤了和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致让“戾气”有了滋生空间。

从人心上看,有人把“个人诉求是否满足”当唯一标准,违规诉求没被满足就泄愤打差评;有人把“是否听话合得来”当标尺,不配合自己的就给低分,甚至借评议“报复”工作中提过意见的同事;还有人把评议当“过关”,评议前忙着拉关系、送人情,反倒让坚持原则者显得不合群,成了“差评靶子"。

民主评议贵在真实,本应是照见问题的“镜子”,是激励实干的“鼓点”,但若这面镜子被“戾气”蒙尘,被私心裹挟,党员干部都把精力花在“巴结”领导、“讨好”同事、“应酬”群众上,谁还敢啃“硬骨头"、碰“烫手山芋”?

要想刹住这股“戾气”,须给评议装上“过滤器”与“安全阀”:一方面优化指标,打破“唯分数论”。另一方面规范流程,负面评价要先核后用。对串评、报复性打分的,纳入“评议诚信黑名单”;对遭恶意评议的干部,要及时澄清正名,让“流汗者不流泪”;对造谣报复的,该追责就追责,别让“耍戾气”的人占便宜。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民主评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把握好监督的力度与温度,才能让“戾气”退散、“力气”归位,才能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安徽时评)图系AI制作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