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个大学生点外卖时,特意备注了“可以多加点面吗,我老是吃不饱”。本以为老

古潭见闻 2025-11-06 22:21:59

湖北武汉一个大学生点外卖时,特意备注了“可以多加点面吗,我老是吃不饱”。本以为老板不会在意,谁料大学生拿到外卖后,却发现盒子里的面满得都要溢出来了,很明显是老板多加了很多面。 谁能想到,一句小心翼翼的备注,竟让武汉深秋的冷都淡了几分? 武汉某高校的学生小李,每月生活费一千二,刨去话费、日用品,每日饭钱攥得死死的,不敢超二十块。这份面是店里单价最低的,他盯着备注框犹豫半晌,删删改改才打出“能不能多加点面,总吃不饱”。 发送后他就后悔了,怕老板嫌他事多,更怕被当成爱占便宜的人。 可收到外卖时,他在宿舍楼下愣了足足半分钟。塑料盒被面撑得盖子都扣不严,汤汁顺着盒边往下淌,用筷子扒拉,量比平时多了近一半,堆得快要溢出来。 拍视频时他手都是热的,不是面烫,是心里那点委屈和窘迫,忽然被一股热乎气裹住了。 店老板是个四十出头的湖北汉子,围裙上总沾着面汤印,接受采访时手里还攥着没封完的打包袋。他说自己二十年前在武汉读专科,最穷时一顿就俩馒头,就着免费面汤咽,饿到后半夜睡不着。 “那备注一看就懂,娃不是贪,是真不够吃。”他摆摆手,“面值几个钱?多抓两把的事儿,总不能让他饿着肚子上课。” 视频传到网上,店里订单从每天三十多单涨到一百五,翻了四倍。老板凌晨四点就起来揉面,忙到手腕发酸,只要备注里有“想吃饱”“多加量”,都盯着后厨给足份。 打包阿姨笑他:“比顾客还怕人吃不饱。”有人劝他趁热度涨价,他头摇得像拨浪鼓:“娃们冲能吃饱来的,涨价不是寒人心?” 评论区里,上万条留言看得人鼻头发酸。有人说北漂时,包子铺老板总多塞一个素包;有人说考研时,面馆老板娘常加个煎蛋,只说“读书费脑子”。 大家疯转的哪里是一碗面?是那份没说出口的窘迫被人看见,是走过苦日子的人,顺手给后来者递了把台阶。 如今不少商家把“标准化”挂在嘴边,菜量卡得精准到克,备注里的需求未必能落实。可这份“超标准”的热乎气,偏就戳中了太多人的软处。 老板后来把老家堂弟喊来帮忙,反复叮嘱:“别偷工减料,人家备注了就得给够,这是本分。” 温暖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多抓两把面的体恤,是看见别人难处时,往心里放一放的柔软。它不值钱,却能让饿肚子的学生暖半天,让走过穷日子的人,想起自己被温柔对待的时刻。 你有没有被陌生人这样温柔对待过?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古潭见闻

古潭见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