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的公知需要一次肃清?说个扎心的,北大教授焦国标在2015年曾扬言说愿

未央细说 2025-11-07 16:25:46

为什么说中国的公知需要一次肃清?说个扎心的,北大教授焦国标在2015年曾扬言说愿意为美国战死,可他却可以在2022年正常退休。   咱们中国的公知需要肃清,根本原因就是这群人把国家给的体面当资本,把境外的好处当靠山,专干吃里扒外、造谣抹黑的勾当。   说个扎心的事实:北大教授焦国标2015年在课堂上公然对着学生宣称“我愿意为美国战死”,这般踩着国家尊严、背弃民族立场的言论,却没影响他在2022年拿着体制内的足额退休金安稳退休,甚至还能在退休后继续披着“前高校教授”的外衣发表不当言论。   这事儿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咱们的公知群体,早到了必须彻底肃清的地步,不是因为国家容不下不同声音,而是这群人把国家给的体面当谋私资本,把境外的好处当护身靠山,专干吃里扒外、造谣抹黑的龌龊勾当。   咱们国家从来不是听不得批评意见,老百姓欢迎有理有据的建言献策,哪怕言辞尖锐些,只要是为了国家好、为了民生好,都会被重视,可公知们玩的根本不是“提意见”的路子,他们把恶意当深刻,把背叛当清醒,把抹黑当“独立思考”。   有人对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铁证睁着眼睛说瞎话,轻飘飘一句“那是误会”,就想抹掉三十万同胞的血泪,就想消解这段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更有甚者,揣着境外机构给的“洋票子”,在网络上大肆散布“中国科技全靠抄袭”“中国发展靠掠夺”的谬论,转头就把国内科研团队的实验数据、产业规划打包发给境外势力,拿着国家培养的学识换外人的赏钱。   还有些公知,把诋毁英烈当成博眼球、赚流量的捷径,他们给邱少云烈士贴“造假”标签,说“烈火焚身不可能不动”,全然无视烈士为了整体战局牺牲自我的崇高;他们往董存瑞纪念碑上泼脏水,编造“炸碉堡是被迫”的谣言,妄图消解英雄用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根基。,这些人很清楚,英烈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只要把脊梁打断,就能让更多人对国家、对历史失去认同——这种釜底抽薪的坏,比单纯的造谣更恶毒。   蒋方舟的路子也透着同样的虚伪,她顶着“青年作家”“体制内人才”的头衔,享受着国家给的资源扶持,去国外交流时却把中国描绘成“缺乏创造力、思想僵化的国度”,字里行间全是对自家土地的鄙夷。   她拿着纳税人的钱产出的“作品”,满是被西方视角筛选过的偏见,却靠着这些“卖惨文学”在境内外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一边赚着中国读者的钱,一边给外人递抹黑中国的刀子。   这种端着中国碗、砸着中国锅的操作,正是公知群体的典型做派——他们太擅长利用国内的包容换取个人名利,又靠着讨好境外势力获得庇护,两头得利,毫无底线。   这些公知之所以有恃无恐,核心就是攥着“铁饭碗”和“洋票子”两张底牌,体制内的身份给了他们“文化精英”“学术权威”的光环,让他们的胡言乱语总能披上“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外衣,就算言论出格,也能靠着身份的庇护少受惩戒;境外的资金支持则给了他们经济底气,就算在国内被揭穿谎言、失去市场,也不愁有境外机构接盘,照样能过好日子。   就像焦国标,哪怕言论突破了“爱国”的底线,照样能在高校里待到退休,拿着安稳的退休金继续发声——这种“犯错零成本、获利双渠道”的现状,让越来越多心怀不轨的人挤对公知的队伍,形成了“造谣有好处、背叛无代价”的恶劣循环。   肃清公知从来不是搞“文字狱”,不是压制正常言论,而是要撕破他们的虚伪伪装,斩断他们的利益链条。该取消相关资格的就得取消,该追讨不当获利的就得追讨,不能再让他们拿着国家的资源损害国家的利益。   更要让大众看清,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怎样的担当——不是对着境外摇尾乞怜,不是拿着历史当儿戏,而是像袁隆平那样扎根土地解决粮食问题,像屠呦呦那样钻研科研攻克疾病难题,用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尊重。   现在网络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不再被公知们的花言巧语蒙骗,看到造谣言论就主动反驳,发现恶意抹黑就积极举报,可这还不够,要彻底肃清公知的生存土壤,需要制度层面的硬招,更需要每个普通人的清醒,毕竟,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绝不能被这群吃里扒外的人蛀空;一个民族的未来,也绝不能让这群背弃立场的人毁掉。   你说,要是早几年就对这类突破底线的公知下狠手,焦国标们还能安稳退休吗?咱们该怎么才能彻底斩断公知和境外势力的利益勾连?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呗!

0 阅读:111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