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没想到,基辛格曾经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俄乌一开打,英国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冲在前头:首相约翰逊天天喊口号,把乌克兰危机说成“文明和野蛮的较量”。 2023年给乌克兰送了44亿英镑的军火,差不多把全年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二都搭进去了。 什么“挑战者2”坦克、“风暴阴影”导弹,连贫铀弹这种会污染土地的玩意儿都送了。 结果呢?英国自己的军备库存快见底了。 更搞笑的是,英国的军工厂根本跟不上这节奏。送贫铀弹那次,美国装聋作哑,俄罗斯骂街,国际环保组织也跳出来指责,英国倒成了“背锅侠”。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活儿,暴露了英国的尴尬:既没美国的世界霸权,也没德国的工业底子,更不像法国在欧盟里有话语权,纯粹是个“工具人”。 英国的惨,其实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脱欧后,英国经济乱成一锅粥,供应链断了,增长停了,2024年GDP被印度超了,掉到世界第六。 俄乌一打仗,能源危机更严重,英国电价涨了280%,天然气费翻三倍,200万家庭连暖气费都交不起。 社会上更乱,护士、老师、火车司机轮着罢工,老百姓连“泡杯茶”都成了奢侈。 在国际上,英国更像个“孤家寡人”。欧盟能源危机时拒绝给英国供电,德国和比利时还批评它收难民的政策,美国呢,只把英国当“战争先锋”,好处一点没分到。 等美国和俄罗斯在阿拉斯加开会时,英国只能灰溜溜地削减驻乌部队,从三万人缩到后勤队,彻底成了大国博弈的“炮灰”。 基辛格说这话可不是瞎猜。他指出,现代战争里,真正被拖垮的往往是支持方,而不是直接参战的。 俄罗斯靠卖能源和粮食撑着,乌克兰靠西方援助续命,英国倒好,成了“无偿输血”的冤大头:每多送一份军火,自己国防就弱一分。 这种“不对称消耗”,让英国成了第一个资源耗尽的国家。 更扎心的是,英国的战略完全跑偏了。它想当“全球调停者”,结果实力不够;单干,结果离不开欧洲市场;想跟着美国混,结果被当枪使。 基辛格的预言,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在国际政治里,实力和野心得匹配,不然准栽跟头。 英国的惨,就是“想得太多,干得太少”的典型——它高估了自己的战略价值,低估了战争的消耗,最后在“全球英国”的梦里把自己耗干了。 这场仗也暴露了西方世界的虚伪:美国坐收渔利,欧盟把英国当累赘,英国自己倒成了“道德高地”上的牺牲品。 对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教训得记着:在国际博弈里,实力才是硬道理,盲目跟着大国跑,或者高调刷存在感,最后可能成了别人棋盘上的炮灰。 俄乌这仗没有赢家,但英国的“最先蔫儿”就像一面镜子——它照出了帝国余晖的落寞,也提醒小国:在实力和野心之间找平衡,才是避免成为“下一个英国”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