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张嘉译的前妻杜珺,竟然当着媒体的面,怒斥:“他之所以娶我,就是想利用我,靠

盘盘鸭 2025-11-07 17:28:47

曾经,张嘉译的前妻杜珺,竟然当着媒体的面,怒斥:“他之所以娶我,就是想利用我,靠我父亲上位。”   2001 年朋友聚会上,杜珺当着众人的面,指着张嘉译的鼻子怒斥:“要不是我爸,你能有戏拍?”   这句话像一把刀,戳破了两人婚姻的伪装,也把 “软饭男” 的标签,狠狠贴在了他心上。   那时的张嘉译,还只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来的龙套演员,这段婚姻的结束,成了他人生的一道疤。   1991 年,21 岁的张嘉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   本以为能开启演员梦,却只能在各种影视剧里跑龙套,演没有台词的路人甲。   他每天最早到剧组,最晚离开,帮场务搬道具、给演员搭戏,只为多学一点东西。   十年间,他没拍过几部主角戏,收入微薄,连租房子都要精打细算,一度怀疑自己选错了路。   身边有人劝他转行,他却咬着牙说:“再等等,我相信总有机会。”   2000 年,30 岁的张嘉译决心离开西安,去北京闯荡,想搏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他租住在北京郊区的简陋出租屋,冬天没有暖气,晚上只能裹着厚被子看剧本。   他四处给剧组投简历,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影视公司,大多时候都石沉大海。   就在日子最难熬的时候,他在剧组认识了杜珺,女方父亲是圈内知名编剧,手握不少资源。   杜珺对他有好感,张嘉译也觉得这是个机会,两人很快确定关系,2001 年闪婚。   婚后,靠着杜珺父亲的人脉,张嘉译确实接到了一些戏,但大多是小角色。   两人的矛盾却越来越多,杜珺花钱大手大脚,而张嘉译习惯了节俭,常为开销吵架。   杜珺总觉得张嘉译离不开自己家的帮助,说话带着优越感,常把 “要不是我爸” 挂在嘴边。   终于在那次朋友聚会上,矛盾彻底爆发,杜珺当众的指责,让张嘉译的自尊碎了一地。   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一年就结束,杜珺说 “毫不后悔”,而张嘉译带着 “软饭男” 的标签,陷入低谷。   2004 年,张嘉译在《国家使命》剧组认识了王海燕,两人一开始并不合拍,还因改剧本吵过架。   王海燕当时已是实力派演员,拿过不少奖项,却没有一点架子,对戏认真又专业。   争吵中,张嘉译发现王海燕对表演的理解和自己很契合,两人从互相不服气,慢慢变成互相欣赏。   生活里,王海燕看到张嘉译拍戏辛苦,会主动帮他整理剧本;张嘉译也注意到王海燕看中却没买的手镯,偷偷买下来送给她。   这段感情里没有谁依附谁,只有演员之间的平等尊重,和成年人之间的细腻体贴。   2007 年,张嘉译和王海燕结婚,婚后的生活平淡却温暖。   王海燕知道张嘉译有强直性脊柱炎的隐患,每次他拍戏回来,都会备好热毛巾帮他热敷腰背。   为了照顾家庭,王海燕减少了工作量,还特意学做张嘉译爱吃的陕西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张嘉译则更加拼命拍戏,想证明自己不是靠别人,也想给王海燕更好的生活。   那段时间,他一年拍好几部戏,常常连轴转,强直性脊柱炎也在高强度工作中加重,留下了 “站不直” 的后遗症。   2009 年,张嘉译凭借《蜗居》里的宋思明一角火遍全国,终于摆脱了 “龙套演员” 的标签。   之后,他又接拍了《白鹿原》《装台》等多部经典作品,饰演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   站在领奖台上,他总会说:“没有王海燕,就没有今天的我。” 这句话里,满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他的强直性脊柱炎虽然让他走路姿势特殊,却意外成了他的 “标志”,让他演活了那些饱经风霜的小人物。   如今,53 岁的张嘉译依旧活跃在荧幕上,只是减少了工作量,更注重健康。   王海燕偶尔还会和他一起拍戏,两人同框时,眼神里满是默契,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他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别人上位的龙套演员,而是用实力赢得尊重的 “叔圈” 实力派。   回望过去,那段失败的婚姻和病痛的折磨,都成了他人生的财富,让他更懂珍惜眼前的幸福。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从不是靠依附他人,而是靠自己的坚持和身边人的温暖支撑,才能走得长远。     信源:张嘉益人民日报撰文:记录下普通人的努力与真诚 人民日报2025-10-02 08:02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