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在日本的哥们,深夜发了篇小作文,捅了马蜂窝。 他说,咱们在七个东西上,被日本卡着脖子:高端轴承,精密仪器,传感器,机器人减速器,碳纤维,光刻胶,五轴机床。 这导致评论区当场就炸了。热评第一条就直接把天聊死:日本有这些,然后呢,他们拿去干嘛了?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好到让人后背发凉。因为答案不是他们拿去干嘛了,而是他们拿去不干嘛了。 先说高端轴承,高铁上用的,每分钟转几千转,精度得控制在微米级别。全世界能做这种轴承的,不超过五家,日本占了两家。中国不是做不出来,是做出来没人敢用,因为一旦出事,就是几十条人命。所以高铁轴承,到现在还是进口日本的。 精密仪器更离谱,医院里做癌症筛查的质谱仪,一台上千万,日本日立造的。中国也有,但精度差一个数量级,早期癌症查不出来,晚期查出来也晚了。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时间问题,人家做了五十年,我们才做了五年。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眼睛,日本基恩士的传感器,能识别头发丝粗细的偏差。中国机器人厂买了他们的传感器,装上就能用,自己研发的装上就瞎。不是不会造,是造出来不稳定,生产线停一次,损失就是几百万。 机器人减速器,日本纳博特斯克一家占全球七成市场。中国机器人厂买他们的减速器,一个两万,不买就没人要。因为国产减速器寿命只有人家一半,价格却便宜不了多少,算下来还是进口划算。 碳纤维是飞机的骨架,日本东丽的碳纤维,强度是钢的十倍,重量只有钢的三分之一。中国大飞机C919,碳纤维用量只有百分之十二,不是不想多用,是用多了就得进口,一进口就被卡脖子。 光刻胶是芯片的粮食,日本JSR的光刻胶,能做出七纳米的芯片。中国能做二十八纳米,再往下就得进口。不是不会做,是做了没人敢用,芯片废一片就是几十万,没人敢冒这个险。 五轴机床是工业母机,日本马扎克的五轴机床,能加工航空发动机的叶片。中国也有,但加工出来的叶片,装上发动机就报废。不是机床不行,是工艺不行,人家积累了几十年的工艺参数,我们还在摸索。 所以日本有这些,不是拿去干嘛了,而是拿去不干嘛了。他们不卖给你,你的高铁就得停运,医院就得停诊,机器人就得停工,飞机就得停飞,芯片就得停产,发动机就得停转。 这不是技术封锁,这是技术代差。代差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你追不追的问题,是你追不追得上的问题。就像你骑自行车追高铁,不是你不努力,是高铁已经跑没影了。 有人说,那我们慢慢追,总有一天能追上。问题是,人家也在跑,而且跑得更快。日本在轴承上,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是中国所有轴承厂总和的三倍。你在追,人家在跑,距离不是缩小,是在拉大。 更可怕的是,这些技术不是孤立的,是连在一起的。轴承做不好,高铁就跑不稳,高铁跑不稳,物流效率就低,物流效率低,经济就受影响。一环扣一环,最后扣在每个人的工资单上。 所以那个问题,日本有这些,然后呢,他们拿去干嘛了。答案是,他们拿去不干嘛了,就能让你干嘛都干不成。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正在发生的事。

ZampampY
2025年5月,C919大飞机完成第1000次商业飞行。与早期机型不同的是,这次飞行的机翼蒙皮、起落架舱门等关键部件,用上了来自中复神鹰的国产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被称为“工业黄金”的材料,曾长期被日本东丽集团垄断,如今终于被中国企业撕开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