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则微文,说一位刚加入美国不到两年的杭州女孩发文表示,自己已经加入美国两年了,当初花了200多万移民,现如今回到国内还要被区别对待,住酒店要单独登记,回家还要登记信息,就连过一个安检,还要各种排队。 [呲牙]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看看这件事背后的三重现实: 1. 法律层面:国籍选择是一次“单程票” 中国《国籍法》第三条明确不承认双重国籍。一旦宣誓入籍美国,中国公民身份即自动丧失,回国自然按外籍人士管理:边检、住宿登记、停留期限都是对等的法律程序,和“忠不忠”无关,而是国籍法的必然结果。就像买了单程票,就不能再刷原籍地的公交卡。 2. 心理层面:移民光环的“褪色周期” 从200万投资到“住酒店被区别对待”,本质是“身份幻觉”破灭。很多新移民前两年还在朋友圈晒“自由空气”,第三年开始发现: 语言关卡住普通工作,只能做餐饮、外卖; 社保、医疗、购房贷款处处受限; 回国反而要排队、填表,心理落差瞬间拉满。 这不是“二等公民”,而是“新移民必经的祛魅”。 3. 国家层面:大门永远开着,但规则不会为个人改变 中国既没有“禁止回流”,也没有“特殊优待”。想回来探亲、做生意,按《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走流程即可;若想重新获得中国国籍,也有归化程序,但必须放弃原有国籍。规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无关“是否曾经离开”。 一句话,国籍是法律身份,不是情感测试。选择离开时,就该接受“回不去了”;选择回来时,就该接受“按规矩来”。国家不会为个人改规则,但也不会把门关死——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放下“曾经的光环”,老老实实走流程。
刚看到一则微文,说一位刚加入美国不到两年的杭州女孩发文表示,自己已经加入美国两年
潘达林
2025-11-08 15:49: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