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男子胳膊起红点以为是痱子,确诊艾滋!医生:这些部位要警惕 三伏天刚过,门诊来了个38岁的汉子,撸起袖子露出满胳膊红点,说自己抹了一周痱子粉都没好。 我凑近一看就心里一沉——这些红点根本不是痱子,是密集的斑丘疹,压下去还会褪色。 追问之下才知道,他不光胳膊有,胸背也开始冒,夜里还老盗汗,体重掉了快十斤。 抽血结果出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确诊艾滋急性期。 你说邪门不邪门?明明是皮肤病的样子,怎么就跟艾滋挂上钩了? 这可不是个例,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近三成艾滋感染者初期会出现皮肤异常。 其中四分之一的人,都会像这位患者一样被误诊成湿疹、皮炎,甚至痱子。 西医说这是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的信号,皮肤作为最大免疫器官先亮红灯。 那些红点、水疱、皮疹,本质是免疫细胞在皮肤里"打仗"留下的痕迹。 中医则看得更深,这类皮肤问题多是湿热内蕴的表现,病毒就像湿热邪毒。 顺着经络外发肌肤,所以除了皮肤发红,患者还会口苦、大便黏马桶。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有些红点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让人误以为没事了。 其实这时候病毒正在体内疯狂复制,等再次出现症状就晚了。 尤其要警惕那些特殊部位的异常。比如口腔里突然长白斑,擦不掉也不疼。 或者肛周出现溃疡,既不是痔疮也不是肛裂,用药总不见好。 还有腋窝、腹股沟这些淋巴丰富的地方,要是摸到无痛的小疙瘩更要当心。 这些部位的信号,比胳膊上的红点更能说明问题。 有人说这离自己太远,可门诊里的患者各行各业都有。 有程序员因为长期熬夜免疫力下降中招的,也有宝妈带孩子累出一身毛病被感染的。 别觉得艾滋只有一种传播途径,血液、母婴这些都可能成为突破口。 遇到皮肤异常,先别急着自己用药。持续超过一周不愈,或者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夜间盗汗。 就去医院做个免疫功能筛查,花不了多少钱,却能买个踏实。 平时少吃点辛辣油腻的,多喝碗赤小豆绿豆汤,帮着身体清湿热。 洗澡水温别太高,36到37度正好,太烫会破坏皮肤屏障,给邪毒可乘之机。 现在医学发达,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艾滋患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是我们对身体信号的忽视,把预警当成了小毛病。 下次再看到身上莫名冒红点,别再简单归为痱子了,多留个心眼没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