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

幕沧小澜 2025-11-08 17:49:19

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友好邻居”——俄罗斯。 当时有家中国企业,看上了犹太自治州的地理优势,打算靠近黑龙江这侧建个大豆加工厂。项目一开始人人都很看好,觉得能带来工作机会,还能让当地产业升级。 可没多久,俄方说还得顺带修条支线铁路,预算翻番,新出的政策又要企业用本地人当主力劳工。这些条件一叠加,招人难、成本高,项目很快就被搁浅了。 中国投资人撤走资金,几年努力说散就散。钱没了不说,当地还是老样子,发展原地踏步。这里的问题,根子上其实是一种戒备心理。 吉林的珲春跟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之间有条跨境铁路,能把货物直接送到日本海。中国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想修这条路,目标很清楚,就是想省时间省钱,把东北货运做成大生意。 但真到运营上,俄方又怕管理权旁落,反复刁难,有时候设备压根进不去,码头调度也慢吞吞,眼看着大把货物只能在港外晒海风。明明一起干活挣钱,却总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不痛快。 远东本身资源多、地盘大,但交通跟不上,年轻人也不愿意留,当地经济迟迟上不去。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把远东开发当国家头等大事,高调欢迎外资,尤其需要来自中国的技术和钱。 中国企业确实带来了大量资金和项目,也帮着修了不少基础设施。2024年两国在远东的贸易额都快翻了两倍,投资更多的是中国出的大头,远东的经济数据也有了好看的变化。这种互补看起来能让双方都赚到钱,但问题老是在落地的环节爆发。 远东人口少,还不断在减少,当地劳动力不够,怕外来人把地盘变了样。经济上俄罗斯出口资源靠中国太多,生怕一旦被卡脖子就麻烦。 中俄之间的这种心态,不只是利益之间的平衡,更有历史遗留的担心。虽然俄罗斯嘴上说欢迎合作,可凡是牵涉到“主导权”或者战略要地,总是紧张得很。 再看北极航道合作,中国出钱出技术,推动了航运的大发展,但每当中国船队活跃起来,俄方总要同时搞点军演表个态,合作的背后还是藏着一层自家防线。 俄罗斯怕远东的经济命脉太过离不开中国,同时也怕中国企业和工人扎根太深。所以各类项目推进总是走两步退一步,高层讲话热情,地面政策却卡得死紧。久而久之,中方投资人也慢慢学着小心翼翼,合作气氛难免多了一些试探。 这片土地要想真正发展起来,靠谁都远远不够,只有双方都把心结打开才有戏。中俄是邻里,也是伙伴,想要远东不错过时代的机会,这一步信任迟早得走出去。

0 阅读:1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