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VS国际空间站:3人私人别墅为何完胜十几人群租房?

亨克孤独 2025-11-08 18:39:50

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达到十几人?说的直白一些,差别就是我们是私人别墅,而国际空间站就是群租房,中国空间站是我们自己造的,可以最大化让自己人利用,而国际空间站就不行,是多个国家共用的,他们只能挤一挤。   国际空间站所谓的“十几人”从来不是常态。2009年那次13人同时在轨,是航天飞机带着7名访客对接上常驻的6名航天员才凑出来的数,属于短期峰值。   它的长期驻留人数一直稳定在7人左右,跟咱们空间站的设计容量其实没差那么悬殊。   中国空间站平时驻留3人,这是常态化配置,等到乘组轮换的时候,两个乘组6人也能同时在轨工作生活,这个状态能稳定维持十天,技术上甚至支持长期6人驻留。   而空间大小是最直观的原因,国际空间站堆了十七八个舱段,加压舱容积达到1005立方米,相当于三个多标准泳池的大小。   中国空间站目前是三舱“T”字构型,加压舱容积340立方米,还不到国际空间站的三分之一。舱内空间就这么大,自然不能像国际空间站那样塞下更多人。   空间大小直接决定了居住体验,中国空间站给每个航天员都配了独立休息区,床铺跟天花板平行,旁边还有舷窗能遥望地球。天和核心舱有3个床位,问天实验舱里还藏着3个,6个人都能睡上“正经床”。   国际空间站就没这条件,它只有7个永久性隔间,意味着超过7个人就得自己找地方“打地铺”。日本宇航员曾睡在体育舱,美国宇航员在气闸舱凑活过,只要通风好、没噪音,哪儿都能当临时床位。   当然生命维持系统的设计思路也不一样,中国空间站的环控生保系统打一开始就做了双模式设计。3人驻留时开低档位制氧,换成6人就调高档位提速率,完全能跟上需求。   这套系统还能把航天员的尿液、汗液甚至呼出的水汽回收利用,22升尿液能处理出18公斤纯净水,循环效率特别高。它甚至备了三套保障方案,核心舱和问天舱的再生系统互为备份,实在不行还有非再生系统兜底,安全性拉满了。   国际空间站的生保系统虽然能支撑更多人,但毛病不少。数据显示它平均每年要出22次故障,维护起来特别费劲。而且它是多国拼凑的产物,各个舱段的系统标准不统一,有时候不是不能加人,是加了之后系统协调起来太麻烦。   要知道中国空间站的设计逻辑一直是“规模适度”。咱们从立项就明确了“独立自主、留有发展空间”的思路,现阶段3人常驻完全能满足空间实验和技术验证的需求。国际空间站得兼顾美、俄、欧、日等多个国家的需求,每个参与方都要分一杯羹,自然得把规模做大写,才能容纳各方的实验设备和人员。   千万别觉得3人配置就是“不够用”。中国空间站的前向对接口早就预留好了扩展位置,未来加新的实验舱、服务舱都没问题。等到新一代载人飞船服役,舱段数量上去了,驻留人数超过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也不是不可能。现在的“紧凑”,其实是基于实际需求的精准设计,不是能力跟不上。  

0 阅读:46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