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新发现:一颗“流浪”行星正疯狂吞噬周围物质!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行为古怪的“流浪”行星,它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吞噬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其方式与恒星的形成过程相似,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目前尚无法解释。
这颗编号为Cha 1107-7626的系外行星是一颗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不围绕任何恒星运行。根据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和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它正以每秒高达60亿吨的峰值速率吸积物质。
近日,该发现由研究团队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发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厘清大型行星与小型恒星之间的本质区别。
研究主要作者、意大利巴勒莫天文台的天文学家Víctor Almendros-Abad表示,研究这类天体的主要动机在于判断它们究竟是从行星系统中被抛射出来的“前行星”,还是像恒星一样由分子云物质通过引力坍缩孤立形成。
观测显示,该行星经历了一次“吸积爆发”,即突然从周围物质盘中吸取大量物质。虽然它持续从物质源吸积,但速率并不稳定——在2023年8月,其吸积速率一度达到几个月前的八倍。类似爆发在年轻恒星形成过程中已被观测到,但由于流浪行星体积远小于恒星,其形成路径与恒星之间的差异仍不明确。
研究合著者、圣安德鲁斯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亚历山大·肖尔茨指出,吸积爆发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被发现,如今被认为在恒星聚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通过加热年轻恒星周围的星云影响行星系统的形成环境。他甚至提到,这类爆发的化学遗迹可能保存在太阳系陨石中。肖尔茨强调,在行星级天体中观测到类似事件,可能暗示吸积爆发背后存在某种普遍机制,因此这项发现具有更广泛的科学意义。
近年来,科学家已发现更多流浪行星,例如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在猎户座星云中一次性探测到500多个此类天体。然而,Almendros-Abad指出,由于这类天体主要发出红外辐射,需依赖韦布望远镜、甚大望远镜等先进设备才能清晰观测。
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究吸积事件在流浪行星中的普遍性,从而理解该过程在其演化中的重要性,并最终揭示恒星与行星在吸积机制上的异同。
热门微博 科学新闻 天文航天 流浪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