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韩素音,一生流浪,却比谁都更懂“家”。 1917年,河南一个混血女婴的啼

梁鸿瑞 2025-11-09 03:56:26

她叫韩素音,一生流浪,却比谁都更懂“家”。 1917年,河南一个混血女婴的啼哭划破夜空。母亲是比利时落魄贵族,父亲是中国铁路工程师周映彤,这个叫"周光瑚"的姑娘,从出生起就注定要活在两个世界的夹缝里。 18岁那年,父亲要把她许配给军阀做妾。大婚前夕,她翻出窗户,跳上开往欧洲的邮轮,从此改名"韩素音"——"汉属英"的谐音,暗含着她一生的宿命。在布鲁塞尔学医时,二战爆发了。 伦敦轰炸蕞惨烈的那年,年轻的韩素音在废墟中接生了3000多个婴儿。 有个产妇临死前抓着她的手说:"请告诉我的孩子,他来自一个叫'和平'的地方。" 1940年,韩素音在昆明遇见了一生挚爱——国民党军官唐保黄。他教她写中文诗,她教他认星座。 可战争很快带走了他,只留下一箱未寄出的情书。某个无人的深夜,她蘸着泪水写下di一篇小说:"我要让世界看见,中国人的爱情比炮弹更永恒。" 1952年,韩素音的《瑰宝》出版,西方人惊叹"原来中国人也会接吻",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生死恋》捧红了奥黛丽·赫本。可当她兴冲冲回国时,迎接她的却是冷眼:"一个洋婆子,凭什么写中国?" 晚年的韩素音总爱坐在洛桑的湖边。有记者问:"韩女士,您这一生,到底属于东方还是西方?"她望着水面轻轻说:"你看那对野鸭,它们从不在意国界线。" 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80岁的韩素音独自对着电视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哭得像个孩子。 有些人注定是世界的异乡人,可正因如此,他们比谁都更懂得何为故乡。

1 阅读:44

评论列表

甜蜜的味道

甜蜜的味道

1
2025-11-09 16:17

怎么感觉是仙人跳啊,孤身一人,远在海外,还是最花钱的医学,那个军阀才是大冤种[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梁鸿瑞

梁鸿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