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中国大陆一旦武力攻台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表态,以及她对日本可能参战的暗示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受到台湾岛内的广泛注意。 11月初,东京政坛炸开了锅。就在APEC会议结束后不到一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番话,把本已动荡的东亚局势推到了更危险的边缘。 她在国会答辩中公然表示:“一旦中国大陆对台动武,日本可能进入‘存亡危机事态’。” 这不仅是日本战后首次用如此明晰的语义,将台海局势与本国军事动员直接挂钩,而且也是日本首相首次在公开场合将“集体自卫权”与台海问题正面绑定。 这话一出口,立刻引爆了三重地震。东京政界震动、北京强烈抗议、台北暗自揣摩。 国内外媒体几乎用“突破底线”来形容她的表态,甚至有日本学者称:“这不是一次外交发言,是一次战略宣言。” 高市不是外交新手。她在社交平台上不久前还晒出与台湾政要的合影,刻意称对方为“总统府资政”,这在APEC场合本就极为不妥。 那是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多边场域,在那里搞“政治动作”,本身就已经踩线。 而她的这番“存亡危机”表态,更是直接越界。 过去日本虽也多次渲染“台湾有事”,但历任首相,哪怕是鹰派如安倍晋三,也从未如此直白地将台海冲突与日本军事动员挂钩。 这不是一句失控的即兴发言,时间点太精准,措辞太完整,态度太鲜明。 连执政党内部的部分议员也直言不讳:“她是在试探中国。”问题是,这样的试探,代价恐怕比她预想的要高得多。 北京的反应也没有任何犹豫。 外交部第一时间就此发出严正交涉,直指高市的言论“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日方必须谨言慎行。 这种措辞已经非常接近警告的边缘。 一位接近中国外交系统的分析人士私下表示:“如果东京继续用这种方式挑衅,北京不会再当作是日常外交噪音。” 而真正让局势复杂的,是高市借用的那一套“法律术语”。“存亡危机事态”,这个词汇源自2015年安倍政府推动的安保法修改。 它允许日本在未遭直接攻击的情况下出兵作战,只要认为“密切关系国家”受攻击可能危及本国存立。 这套逻辑,本就是为“集体自卫权”量身定制,现在被高市用在了台海问题上,等于把枪口真正对准了北京。 有人说她是政治新手,不懂分寸。但高市不是新手。她是安倍路线的直接继承者,是日本极右翼政治谱系中的主动推动者。 她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对台言论一向激进。 如今她成了首相,自然要兑现她政治生涯中一直许下的承诺。她的这番表态,是她右翼身份的自然延伸,不是意外,是必然。 不过,她虽然说得硬,但日本内部却并不买账。不少媒体直接将她这番言论定性为“危险的越线”。 《朝日新闻》直言:“她在刻意放松‘存亡危机事态’的解释限制。” 《每日新闻》则更进一步,指出她“未与联合政府充分沟通,外交安全政策不应如此独断。” 连一向保守的《读卖新闻》也发文提醒政府,不应将台海问题“军事化”。 而反对党更是看到了机会。立宪民主党的野田佳彦在国会质询中毫不留情:“首相阁下知道您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战争。” 参议员小西洋之更警告:“这不是战略姿态,是战略赌博。”在野党已明确表示,将在11月10日后对她展开更严厉的议会追责。 但她或许并不在乎这些声音。因为她清楚,自己的基本盘来自日本保守派右翼群体。 她的这番表态,正是为了给这些选民一个交代。 尤其是在国内经济持续停滞,核污水排海争议不断,民众信任度下滑的背景下,炒作“外部威胁”成了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政治手段。 一位日本前高级外交官私下里表示:她的这番发言,等于把日本的外交战略捆在了美国的战车上,却没有问美国愿不愿意真打。 事实上,高市的这番“投名状”,并未得到来自华盛顿的公开回应。 特朗普政府对台海问题的态度依旧模糊,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方已经准备好与中国直接军事交锋。 这就让日本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从历史看,日本对涉台议题的表态经历了明显的右倾化轨迹。2015年安保法案通过后,“台湾有事”逐渐成为日本政坛的高频词。 但过去这些说法大多停留在战略模糊层面。安倍、麻生都曾发声,但都未明言“存亡危机”。高市这次是赤裸裸地摊牌了。 她的这番话,彻底撕裂了日本过去几十年在台海问题上的“模糊战略”。 而她这么做的代价,不止是地区安全局势的紧张。日本对外贸易中,中国是第一大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 日本90%的能源依赖进口,东海航道一旦因台海危机受阻,经济恐怕率先崩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