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放话要动核武,四国被点名,世界真能当没听见? 2025年10月底,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X平台上发了一条消息,他说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失败,就会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使用核武器,引发全球毁灭,这番话没有给出具体时间或正式指令,只是随口一提,却让全球媒体立刻轰动起来,人们虽然觉得这种说法有些荒唐,但也不得不认真对待。 乌克兰这边战场摆在家门口,西方送来的武器一批接一批,反击动作也越来越大,俄罗斯去年调整了核政策,说只要有人用西方提供的导弹打俄罗斯本土,就会动用核武器反击,美国在今年九月刚刚批准了九百亿美元军援乌克兰,几十个州的军工厂都忙起来了,像德州、亚利桑那州这些地方,一笔订单就超过十亿美元,在俄罗斯看来,美国就是战争背后的推手,所以俄罗斯要针对美国。 德国在欧盟里这几年对乌克兰出力最多,不仅送去豹式坦克和防空系统,还在2025年跟荷兰一起拿出五亿欧元支持美国向乌克兰出售武器,让德国变成欧洲的军火转运中心,英国做得更直接,去年十一月乌克兰用导弹攻击库尔斯克地区时,就使用了英国制造的“风暴阴影”导弹,俄罗斯方面直接指出这是英国参战的证据,这些国家接连触到俄罗斯的痛处,梅德韦杰夫专门点名它们,并不是随意挑选的。 俄罗斯现在花钱很厉害,2025年的国防预算达到13.5万亿卢布,差不多是1450亿美元,比2021年高出接近四倍,这个数字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3%,甚至超过了普京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过光靠常规武器,很难和西方持续援助乌克兰相比,乌克兰在2025年的国防支出有540亿美元,占国家预算六成以上,俄罗斯手里握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器库,包括五千多枚核弹头,其中已经部署的有一千七百多枚,还有“萨尔马特”导弹和北风之神潜艇,这些都能确保俄罗斯在遭受打击之后还有能力还手。 梅德韦杰夫这话听起来吓人,其实不是真要动手,俄罗斯2024年的核学说写得很明白,只有当遇到非核战略打击,比如远程导弹群打过来的时候,才可能触发核回应,他把战败设成红线,其实是逼着西方做选择,是继续帮乌克兰,还是怕自己国家被核弹炸到,兰德公司分析过,俄罗斯的核武器不是用来取胜的,是用来防止失败的,这个逻辑很现实,也很无奈。 梅德韦杰夫发表言论后,欧盟刚批准的第五笔对乌援助资金就出现变化,这笔资金总额接近二百亿欧元,但多个国家随即暂停后续拨款讨论,美国国会内部产生争论,有议员提出为乌克兰付出是否影响美国安全的问题,德国方面保持沉默,法国则表示需要评估风险,这种态度显得含糊不清,这些国家的反应表明他们并非单纯畏惧,而是确实不愿冒险投入。 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常规军事力量也比不过北约,所以它主要依靠核威慑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做法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的相互毁灭原则,但现在重点不是防止战争爆发,而是阻止别人逼得太紧,只要说一句话就能让援助的速度慢下来,成本很低效果却很好,说实话这种心理上的博弈比真正开战更管用,我认为这不是在发出威胁,而是在提醒对方别逼人太甚,否则大家都会吃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