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为“台湾有事”发言降温:承认言辞失当,今后将谨慎! 11月10日,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1-11 10:41:56

高市早苗为“台湾有事”发言降温:承认言辞失当,今后将谨慎! 11月10日,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番表态打破了此前的舆论僵局。面对立宪民主党议员大串博志的犀利质询,她终于承认此前关于“台湾有事”的相关言论存在不妥,承诺今后将谨慎发表类似评论。 这场持续数日的政治风波似乎迎来阶段性转折。但看似“降温”的表态背后,藏着的却是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束缚、谋求军事松绑的深层图谋。事情的导火索始于11月7日的国会答辩,高市早苗在回应相关质询时直言,若“台湾有事”升级为动用战舰、伴随武力行使的局面,“无论如何都可能成为存立危机事态”。 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日本国内外引发轩然大波。熟悉日本安保政策的人都清楚,“存立危机事态”绝非普通表述,而是直接关联着日本的集体自卫权行使——根据2015年通过的安保法,一旦认定日本自身生存受到威胁,政府便可突破宪法限制,向盟国提供军事支援。 高市的表态,无疑被外界解读为日本在为介入台海事务铺路,暗示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动用军事力量。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以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这一核心条款构成了日本“和平宪法”的基石,也是战后国际秩序对日本军事行为的重要约束。但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速,从摒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到调整“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再到谋求“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始终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架空和平宪法,一步步朝着“能战国家”迈进。 此次高市早苗的发言,正是这种野心的直白流露。面对汹涌的舆论和在野党的质询,高市早苗在10日的答辩中陷入两难境地。她一方面坚称自己的表态“符合政府一贯立场”,拒绝撤回或更正,不愿放弃日本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军事松绑成果。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在国会场合针对特定案例明确提及“存立危机事态”并不妥当,承诺“作为反省,今后会避免类似表述”。更值得玩味的是,她特意强调7日的发言“不代表政府统一见解”,试图将个人言论与政府立场切割,既想试探外界反应,又不愿承担过度刺激周边国家的风险,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尽显其政治投机的本质。 立宪民主党对高市的回应并不满意,直言其“过于轻率地涉及战争与和平的界线”。大串博志在会上严正指出,这是关乎日本是否会卷入战争的重大判断,理应由内阁明确界定立场,而非首相随口表态。 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枝野幸男也表示,将在理事会中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日本政界的分歧,本质上是对“突破宪法限制”节奏的争议,而非否定军事扩张的目标——部分势力担心操之过急会引发内外反弹,主张循序渐进;而以高市为代表的强硬派,则希望加快步伐,尽快实现“军事正常化”。 更关键的是,“存立危机事态”的认定标准本身就充满模糊性,这也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留下了巨大操作空间。2015年安保法的通过,本就已经突破了和平宪法的核心原则,如今高市早苗试图将“台湾有事”与这一概念绑定,无疑是在进一步试探红线。 日本首相公然将台海局势与日本的“生存危机”挂钩,本质上是在干涉中国内政,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日本近年来不断渲染周边安全威胁,以此为借口扩充军备、突破宪法束缚。 从增加防卫预算到与多国开展军事演习,从发展攻击性武器到谋求海外军事存在,其军事野心早已昭然若揭。高市早苗的发言并非一时失言,而是日本长期战略布局的缩影。此次“降温”表态,不过是在舆论压力下的权宜之计,难以改变其谋求军事松绑、介入地区事务的本质。 和平宪法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约束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关键。日本若继续无视宪法规定,不断突破军事限制,随意干涉他国内政,不仅会引发周边国家的强烈警惕,也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历史已经证明,军国主义的抬头只会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灾难,日本应当深刻铭记历史教训,坚守和平发展道路,而非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高市早苗的发言风波,为地区安全敲响了警钟。 任何企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对和失败。日本若执意在台海问题上铤而走险,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希望日本能够认清形势,摒弃冷战思维,停止一切危险试探,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0 阅读:0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