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落幕,留下最后的忠告!老规矩,先说市场,巴菲特放到了第二部分。今天跌得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光伏和新能源大跌,半导体和科创也大跌,白酒今天反而还涨了点。光伏和新能源其实还算好,如果是今年三四月份抄我作业的,现在少说也有50个点了,今天跌5个点不过是洒洒水啦。我目前场外是60多个点,不知道你们是多少?当初抄作业的大家应该都吃大肉了吧:三篇文章,都可以验证:「黄金跌了,抄底新能源」、「意外的加仓」、「关税结束,开始抄底了」。60多个点,我觉得可以减仓一部分了啊,等未来新能源和光伏跌得多了再买回来。我觉得现在风格已经开始切换了,去科技接盘的人未来很有可能一边承受板块的下跌,一边看着别人上涨。就像之前别的板块都不涨,就科技涨一样。所以创业板,科技这些,没有买的就先不要买了,创业板几乎到了2021年的高点,这种地方你回调个20%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上证指数在这里难大涨也难大跌,如果能回到3900左右的话,倒是一个不错的上车点位。创新药先于科技调整,也可能先于科技反弹,看走势这里有个反弹也很正常:但是不要期望反弹很多,创新药高点也埋了一拨人,赚几个点就可以跑了。...............股神还是谢幕了,巴菲特宣布他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年度报告,也不会在股东大会上唠叨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安静下来了:这封信一出,整个投资界都知道:长达60年的伯克希尔-巴菲特时代正式落幕。但与其说这是一封告别信,不如说这是一封充满温度的回忆录。巴老爷子用他一贯的幽默与坦诚,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运气、选择和人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信的开头就让人意外。巴菲特没有谈什么宏大的投资理念,而是从1938年的一场阑尾炎讲起。8岁的小巴菲特肚子疼,家庭医生霍茨看完说明早就好,然后回家吃饭打桥牌去了。但这位医生当晚辗转反侧,总觉得不对劲,最终半夜把他送进医院做了紧急手术。这一送,救了巴菲特一命。住院三周,他在修道院般的天主教医院里如鱼得水,收到女同学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还用姨妈送的指纹工具给所有修女按了指纹——他当时幻想着FBI局长会亲自来奥马哈找他破案。这个童年趣事背后,是巴菲特整封信的核心主题:运气他原话这么说的:"我,1930年出生,健康、还算聪明、白人、男性、在美国。哇!谢谢你,幸运女神。"巴菲特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出生时就抽到了超长的幸运签。如果生在世界上其他人口密集的地方,他的人生可能极为悲惨。他的姐妹们同样聪明、性格更好,但因为性别,面对的世界却截然不同。奥马哈文中巴菲特花了大篇幅回忆奥马哈这座城市。他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影响他一生的那些关键人物,竟然都在1930年代住在奥马哈方圆几个街区内。查理·芒格,这位陪伴他64年的挚友,当年就住在离巴菲特现住房子一个街区远的地方。1940年,芒格还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店打工,每天干10小时赚2美元。但两人直到1959年才第一次见面,那时芒格35岁,巴菲特28岁——差点错过一生。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极其深远,巴菲特在信里面说:"他,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保护人的兄长。我们有分歧,但从未吵过架。我早就告诉你了这句话从不在他的字典里。"可口可乐传奇总裁唐·基欧,1959年时就住在巴菲特家正对面,那会儿他还是个年薪1.2万美元的咖啡推销员,要养5个上天主教学校的孩子。还有《布法罗晚报》的斯坦·利普西,中美能源的沃尔特·斯科特,以及未来接班人阿贝尔——他们都在不同时期生活在奥马哈。巴菲特打趣道:"难道奥马哈的水里真有什么神奇成分?"巴菲特想说的是:地方塑造人。他在纽约工作过,那里有独特魅力,但1956年他还是回到了奥马哈,此后再未离开。他的三个孩子、几个孙辈都在这里长大,都上公立学校。巴菲特说:"美国的地理中心是个极好的地方——生于此、家在此、业起于此。"信中,巴菲特开始正视衰老。他说自己变老得比多数人晚,但一旦它出现,就无法拒绝。平衡、视力、听力、记忆都在下滑,"时间老人已经走到你家门口了"。但这位95岁的老人依然每周五天在办公室工作,偶尔还能有些有用的想法。这里巴菲特又回到了运气的主题。他说,能活到老年需要巨大的好运。——每天都要躲过香蕉皮、天灾、车祸、雷击。而幸运女神是反复无常且极不公平的。有些人一出生就财务自由,有些人却面对地狱般的开局。巴菲特宣布,将加快向三个孩子基金会的生前捐赠。他的三个孩子现在72岁、70岁和67岁,都已超过退休年龄。巴菲特很清醒:"不能赌他们也像我一样幸运地延缓衰老。"他们现在正处于经验与智慧最成熟的时期,但这段蜜月期不会永远持续。所以他决定加快捐赠节奏,让孩子们在精力最旺盛时处理这些财富。他告诉他们:"不必创造奇迹,也不必害怕失败。只需做得比政府或一般私人慈善更好一点。"这些孩子从小额资金开始练手,现在每年已能管理超过5亿美元的捐赠。巴菲特还指定了三位备用受托人,以防意外。他说:"坟墓里执政的做法从来没有好下场,我也从未有过这种冲动。"巴菲特明确表态:阿贝尔将在今年年底接任CEO。他对这位继任者赞不绝口:"他是出色的管理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也是坦诚的沟通者。"阿贝尔对很多业务和员工的了解已经超过巴菲特本人,而且对其他CEO甚至不会注意的领域学习极快。"我想不出有哪位CEO、顾问、学者或政府官员,比阿贝尔更适合管理你我的财富。"至于伯克希尔的前景,巴菲特这样说:整体略优于平均水平,但十年二十年后会有不少公司表现超越伯克希尔"规模的庞大本身是一种负担"。但伯克希尔有三个优势:l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概率极低l管理层与董事会对股东意识之强几乎无人能及l永远会以让自己成为美国的资产而非乞怜于政府的方式经营股价会波动,60年里已经经历过三次腰斩。巴菲特说:"别绝望——美国会复苏,伯克希尔的股价也会回升。"信的结尾,巴菲特给出了几条人生建议:不要为过去的错误苛责自己,从中学一点,然后继续前行。找到正确的榜样并效仿他们。想想你希望讣告上写些什么,然后过一种配得上那篇文字的生活。伟大不是通过积累财富、名气或权力得来的。只要你以无数种方式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这个世界。善良无须成本,却无价。巴菲说:"记住,清洁工与董事长一样,都是值得尊重的人。"这封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投资秘诀,没有对市场的预测,也没有对财富的炫耀。它只是一个95岁老人的回望与告别——关于运气、选择、友情、家乡,还有那些让人生值得一过的小事。巴菲特说,他对人生后半段的感觉比前半段更好。一个懂得感恩运气、承认不公、善待他人的人,即使在人生的黄昏,依然活得清醒、坦荡、有温度。60年的传奇谢幕了,但这封信留下的,远不止投资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崇拜财富与成功的时代,真正重要的,或许是那些更简单、更有人性的东西。正如巴菲特最后祝福的那样:"你永远不会完美,但永远可以变得更好。"风险提示:短期涨跌不预示未来,如提及个股或基金不代表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