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最近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扔出个挺炸的消息:2025年以来,俄罗斯已经给乌克兰送回去九千多具乌军士兵的尸体,而自己从乌方接回的俄军遗体,才只有143具。 这组数字一出来,全世界都炸锅了,有人震惊,有人质疑,也有人觉得这里面水分不小。毕竟9000多对143,这个差距实在太悬殊了,悬殊到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真实的战场伤亡比例。拉夫罗夫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挺平静,但意思很明确:你们别总说俄罗斯打得有多惨,真正损失惨重的是乌克兰。 不过这话听着解气,可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里面有不少疑点。首先,战场伤亡数字这东西,历来都是各方的“宣传工具”,很少有绝对准确的。俄罗斯说自己只损失了143人,这个数字低得有点离谱,就算俄军装备再先进,战术再高明,也不可能在一场持续了这么久的大规模冲突中,伤亡这么少。要知道,光是之前的巴赫穆特战役,双方的伤亡数字都以万计,现在拉夫罗夫报出的这个数字,显然和大家对战场的认知不符。 再说说乌克兰的9000多具尸体。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吓人,但同样缺乏第三方的证实。乌克兰方面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损失这么大,他们只会强调自己在抵抗侵略,并且取得了多少战果。而俄罗斯作为交战一方,他们公布的数字,自然会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夸大对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伤亡,这是战争中常见的心理战和舆论战手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尸体的统计标准。俄罗斯说的“送回去”的尸体,是只算战场上当场死亡的,还是包括了受伤后不治身亡的?是只算正规军,还是包括了雇佣兵和志愿者?这些细节如果不明确,数字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同样,乌克兰接回的俄军遗体,是不是也存在统计不全的情况?毕竟在激烈的战斗中,很多遗体可能被埋在废墟下,或者因为战线变动而无法及时回收,这些都可能导致统计数字出现偏差。 其实,拉夫罗夫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个数字,背后肯定有他的目的。现在战争已经进入了僵持阶段,双方都打得很疲惫,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开始出现动摇。俄罗斯这时候公布这样一个悬殊的伤亡比例,就是想给乌克兰方面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继续打下去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而动摇他们的抵抗意志。同时,也是在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告诉大家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着主动,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但这种“数字游戏”,最终伤害的还是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庭。不管伤亡数字是多少,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毁灭,没有真正的赢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拉夫罗夫会谈 拉夫罗夫 俄外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