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很多剧组都进入了停拍状态。 ​这消息真是不错。 ​万恶的娱乐圈,一天到晚拍烂

名城探寻 2025-11-14 09:12:09

听说很多剧组都进入了停拍状态。 ​这消息真是不错。 ​万恶的娱乐圈,一天到晚拍烂剧,各种金主往剧组里塞人。 这波停拍潮,看着是行业遇冷,其实刚好戳中了娱乐圈积了好几年的沉疴。不是说所有剧组都这样,但不少项目从筹备阶段就带着“烂剧基因”——资本盯着短期流量,不管角色和演员是否适配,硬把没演技的人塞进主演名单,结果镜头里人物立不住,剧情也被搅得支离破碎,观众看了自然不买账。 之前有剧组工作人员透露,某部古偶剧,女主是金主推荐的,连基本的台词都背不下来,全靠后期配音,拍哭戏要靠眼药水,一场简单的对手戏反复拍十几遍,整个剧组都跟着耗时间,最后成片播出来,豆瓣评分连4分都不到。 更闹心的是撕番位。 本来演员按戏份、角色重要性排主次,是行业默认的规矩,可现在不少粉丝把“番位”当成自家偶像的“脸面”,只要觉得自家偶像没拿到“一番”,就开始在网上炸锅——去合作演员的社交账号下刷恶评,扒对方黑料,甚至跑到剧组官微底下骂工作人员“不公”。 有次某剧刚官宣阵容,两家粉丝就因为番位吵了起来,不仅刷了几十万条负面评论,还跑到剧组拍摄地外举牌抗议,最后剧组没办法,只能临时调整剧本,把原本连贯的戏份拆得七零八落,硬是给两位主演加了差不多的镜头,好好的故事线被改得逻辑混乱,播出后直接扑街。 这些乱象背后,其实是资本和流量的畸形捆绑。金主塞人,图的是靠演员的粉丝基础带货、冲数据,至于剧拍得好不好,他们根本不关心;粉丝撕番位,本质是把偶像的“咖位”和自己的面子绑在一起,却忘了一部好剧,从来不是靠“番位”撑起来的。 结果就是,好好的创作变成了“资本游戏”,编剧改剧本要看塞人的需求,导演拍镜头要迁就没演技的演员,连后期剪辑都要考虑怎么平衡粉丝情绪,最后出来的作品,既没诚意也没质量,观众只能用“快进键”和“不看”投票。 之前行业热的时候,不少资方抱着“拍了就能赚”的心态,一年投十几个项目,剧本没打磨好就开机,演员没吃透角色就开拍,甚至有些剧连完整的剧本都没有,边拍边改,全靠演员临场发挥。 这种“赶工式”创作,拍出来的自然是一堆“工业糖精”“套路剧情”,观众看腻了,市场也就慢慢冷了下来。 现在停拍了,资方反而不得不停下来反思:到底什么样的剧能留住观众?是不是该少花点钱在流量明星身上,多花点心思在剧本和制作上? 对真正想做内容的创作者来说,这波停拍反而是个机会。之前有实力的编剧、导演,常常要被迫迁就资本和流量,现在项目少了,大家反而能更挑选题材,更专注打磨内容。 有位导演接受采访时说,之前手里有个现实题材的剧本,因为没有流量明星愿意接,资方一直不看好,现在停拍潮来了,反而有资方主动找他聊,说“不如试试做部扎实的好剧,说不定能杀出一条路”。 至于那些靠塞人、撕番位搅局的乱象,停拍也能让行业喘口气去整治。现在不少平台已经开始调整规则,比如明确“番位按角色重要性划分,不允许粉丝过度干预”,有些影视公司也立下规矩,合作演员若因粉丝撕番位影响拍摄,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些改变虽然慢,但至少在往好的方向走。 说到底,观众不是不喜欢看剧,是不喜欢看不用心的烂剧。停拍不是终点,而是让娱乐圈“退烧”的契机——把那些浮躁的、只逐利的项目筛掉,把资本无序介入、粉丝乱象这些毒瘤慢慢割掉,才能让真正想做内容的人沉下心来,拍出能留住人心的好作品。毕竟,娱乐圈要长久,靠的从来不是流量和炒作,而是一部部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