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熟悉雷军的人都知道,这位科技圈的“劳模”向来以温和、克制的形象示人,就算面对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也很少在公开场合动怒。可这次他是真的忍不住了,一口气翻出2023年到2024年的四则旧微博截图,直接喊话“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字里行间满是委屈和愤怒,这波硬刚也让全网瞬间炸开了锅。 争议的导火索,是一句被刻意切割的言论。有网友把雷军谈产品定义时“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句话单独拎出来,配上“小米汽车好看比安全重要”的解读大肆传播。可稍微了解完整语境的人都清楚,雷军紧接着就强调了“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安全高于一切”,好看是产品的加分项,安全才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这种断章取义的操作,无疑是在故意制造对立。 雷军之所以这么愤怒,不止是因为被曲解,更因为小米汽车在安全上的投入,本就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为了打造SU7的安全防护,小米直接对标了2024版C-NCAP五星、2023版Euro NCAP五星及C-IASI 3G+三大严苛标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从电池安全到隐私安全,构建了四重保护网。车身用的是MI铠甲笼式钢铝混合结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高达90.1%,最高强度能达到2000MPa,整车扭转刚度更是冲到了51000N·m/deg,这种强度在同级别车型里堪称顶尖。 电池安全这块,小米更是下了血本。自研自建电池包工厂,搞出14层物理防护、17层高压绝缘,还有7.8㎡的双大面主动冷却和165片气凝胶隔热材料,甚至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就是为了热失控时让喷射方向远离乘员舱,实现“无明火、无热蔓延”。电池包不仅过了IP6K9K的顶级密闭测试,还扛住了超1000项安全测试,这个测试项目数可是国标的20倍,这样的投入和成果,怎么可能是“重颜值轻安全”? 其实这已经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陷入舆论争议。之前就有碳纤维前舱盖“功能未达预期”、SU7 Ultra马力被OTA限制的讨论,有博主分析,这些争议很多时候是营销语境和用户期待的错位。雷军习惯了手机行业的参数化宣传,强调“赛道基因”“纽北纪录”这类亮点,却没料到汽车作为高客单价产品,用户对功能兑现的要求更苛刻,一旦宣传措辞不够清晰,就容易引发误解。 但这次的断章取义,显然超出了正常争议的范畴。雷军的个人IP向来以“真诚”“接地气”圈粉,他想通过微博和用户“交朋友”,却没想到这份真诚反而成了被攻击的靶点。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的逻辑让一些人热衷于制造对立、曲解原意,只要能博眼球,哪怕断章取义也在所不惜,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企业和消费者,更污染了网络环境。 雷军连发微博自证,本质上是在捍卫品牌的底线和自己的初心。小米造车从零起步,230天达成10万辆下线的成绩背后,是无数研发人员的心血,而安全作为造车的核心底线,更是不容被歪曲抹黑。他的愤怒,是对恶意抹黑的反击,也是对所有为小米汽车付出的人的交代。 当然,流量时代的公众人物和企业,在宣传上确实需要更严谨。工信部早就发布了《汽车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宣传规范》,禁用夸大术语,这也提醒所有车企,宣传不能只追求噱头,更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严谨不代表要容忍恶意抹黑,面对断章取义的攻击,勇敢站出来澄清真相,反而更能赢得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雷军 雷军爆火发言 小米雷语 雷军 雷军凡尔赛发言 雷军情商 雷军普通话 雷军直播间封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