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援助菲律宾,解决台风遭灾的菲律宾人民,菲律宾方面突然宣布了将继续向仁爱礁坐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7 16:43:55

中国刚援助菲律宾,解决台风遭灾的菲律宾人民,菲律宾方面突然宣布了将继续向仁爱礁坐滩军舰进行定期补给,并扩大随行船只规模,还会安排更多执法与军方力量同行   11月,菲律宾遭遇“海鸥”“凤凰”两次台风袭击,吕宋岛以北地区受损严重。据菲律宾减灾委统计,仅“凤凰”台风就导致27人死亡、2人失踪,359万余人受影响,全国578处区域发生洪水,4万余座房屋损毁,668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数百处道路与桥梁中断,电力、供水、通讯系统瘫痪,上千个市镇暂停课、停工。   菲律宾向美国、日本请求援助后,美国仅提供100万美元援助,日本未作出回应,中国则第一时间启动援助。   中国外交部于11月11日明确表示,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与对菲律宾民众的友好情谊,中方提供现汇与紧急物资援助。广东省派遣医疗队赴吕宋岛协助防疫,福建省捐赠发电机解决灾区供电问题,中资企业组建志愿队参与道路清理。   当地华人华侨还建立微信群作为“应急枢纽”,避免援助物资被菲律宾政府内部贪腐分子截留,确保援助直接送达灾民手中。菲律宾媒体曾报道,中国援助行动比菲律宾政府的救灾工作更为及时,帐篷、药品、饮用水等物资均为灾区急需的救灾资源。   但就在中国救援物资持续运抵灾区时,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公开表示,后续将对仁爱礁“马德雷山”号坐滩军舰开展定期补给,此次补给将扩大随行船只规模,并安排更多执法船与军方力量随行。   此举并非单纯的物资补给,而是借补给名义在仁爱礁实施挑衅行动。 需先明确“马德雷山”号坐滩军舰的背景。   1999年5月,菲律宾海军以“船只故障需维修”为由,将“马德雷山”号登陆舰故意驶至仁爱礁坐滩,此后25年间始终未撤离,通过长期非法坐滩形成“实际控制”态势,还派遣十余名军人长期驻守舰上,实质为非法占据中国岛礁。   此前菲律宾对该舰的补给相对克制,2022年实施11次补给,2023年实施14次补给,基本保持每月一次频率,且多租用民船运输,由海岸警卫队护送,未直接派遣军舰。   2023年底起,菲律宾补给频次明显增加,2024年6月甚至派遣可搭载重机枪的海军特战队突击艇参与补给,同时秘密运输建筑材料与武器,并故意撞击中国海警船。   中国海警依法采取警告拦阻、登临检查措施,扣留相关武器,菲律宾方面曾提出6000万比索赔偿要求,中方未予回应。   2024年7月,中菲达成临时协议,中方出于善意允许菲方向“马德雷山”号运输必要生活物资,但明确禁止运输建筑材料——若菲律宾使用建筑材料维修军舰,将导致该舰长期滞留仁爱礁,这是中方的明确底线。   当时菲律宾外长马纳罗曾表示“南海局势相对平静”,但短期内便违背承诺,在中国提供援助期间宣布扩大补给规模,显然是借中方善意试探红线。   菲律宾此次操作存在明确战略考量。一方面,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持续推动与美国、日本在南海开展联合军演,试图借助域外势力向中国施压。   中国提供援助后,菲律宾若保持克制,可能引发美国不满,因此通过扩大补给规模向美国表明立场。   但美国在菲律宾遭遇台风时仅提供100万美元援助,与中国的实质性援助形成鲜明对比,菲律宾却在获取中方援助后协助域外势力针对中国。   另一方面,小马科斯政府救灾工作成效不佳,菲律宾国内民众存在不满情绪。菲律宾试图通过南海议题煽动民族情绪,转移民众对救灾不力的关注。   中国的善意始终以底线为前提。但菲律宾此次行为得本质是“获取利益后仍实施挑衅”,既希望通过中方援助获得人道主义声誉,又试图借南海议题提升政治影响力。   但此类双向获利的策略从未成功,若持续激怒中方,不仅未来仁爱礁补给可能受阻,中菲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均将受到影响,菲律宾的损失将远超物资层面。   目前菲律宾尚未正式实施扩大补给计划,但相关表态已导致中菲关系紧张。马尼拉当局需认清现实,依靠依附域外势力、实施军事挑衅无法解决问题。若真心为菲律宾民众利益考虑,应将重心放在灾后重建工作上,珍惜中国在危难时刻提供的援助。   国家间交往中,援助体现友好情谊,而非义务。若将友好情谊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借机实施挑衅,终将失去合作基础。

0 阅读:2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