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贺龙元帅含冤离世,可当大家发现幕后真凶时,周总理却说“算了吧”,这个人是谁?周总理又为何放过他呢?调查人员觉得该严肃处理李仲公,总理却摆了摆手:“把真相告诉他,八十多岁的人了,说不定就吓死了,算了吧。” 李仲公早年间曾是蒋介石麾下的重要幕僚,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北伐司令部秘书处处长。 1927年,正值大革命关键时期,蒋介石派李仲公前往武汉策反各路军阀,企图瓦解革命力量。 当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成为了李仲公的重点策反目标。 李仲公精心安排了一场隆重宴会,想要拉拢贺龙归顺蒋介石,却没料到贺龙早已看清其阴谋。 贺龙当场揭穿了李仲公的企图,以破坏国民革命为由将其扣押,随后便率领部队奔赴南昌,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洪流中。 这次扣押成为了李仲公心中多年的芥蒂,也为日后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随着革命胜利,贺龙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历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等职。 而李仲公在解放后成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表面上过着平静的生活,内心却从未放下当年的恩怨。 特殊年代来临后,造反派将矛头指向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 他们四处搜罗“罪证”,想要彻底搞垮贺龙,而一直怀恨在心的李仲公,看到了报复的机会。 1968年春,李仲公炮制了两封所谓的“贺龙求降信”,声称这是贺龙1929年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表达了“归顺”的意愿。 这两封伪造的信件成了诬陷贺龙的“重磅证据”,让本就遭受冲击的贺龙陷入了更艰难的境地。 1967年1月,贺龙被关进西山,失去了人身自由。 长期的关押与折磨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68年3月他突发脑缺血失语,短暂住院后又被送回关押地。 1969年6月8日,患有糖尿病的贺龙在病情恶化时被注射了葡萄糖,最终因糖尿病酸中毒,于9日清晨离世。 专案组对外只简单通报“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而死”,还以“王玉”的化名悄悄将他火化,一代元帅的离世显得格外凄凉。 “九一三”事件后,为贺龙平反的工作逐渐提上日程。 周总理亲自下令,要求彻查贺龙案的所有证据,尤其是那两封关键的“求降信”。 调查人员经过近一年的艰难取证,终于在1974年9月23日得出了明确结论:信件所用的纸墨都是1940年以后才出产的,根本不可能是1929年书写的,这无疑证实了信件是李仲公伪造的。 真相水落石出后,调查人员气愤不已,纷纷建议严肃处理已经八十多岁的李仲公,让他为自己的诬陷行为付出代价。 面对大家的强烈要求,周总理却陷入了沉思。 当时的他早已重病缠身,但仍牵挂着贺龙的平反事宜。 他缓缓摆了摆手,说出了让众人意外的决定:“把真相告诉他,八十多岁的人了,说不定就吓死了,算了吧。” 这一决定并非纵容,周总理深知,贺龙元帅的冤屈已经昭雪,这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李仲公年事已高,此时的惩处除了宣泄愤怒,并无更多实际意义,反而违背了人道主义的初衷。 周总理始终着眼于大局,他明白特殊年代的冤案背后,既有个人的私怨,也有复杂的历史背景,过多纠结于对一个垂暮老人的惩罚,不如将精力放在为更多蒙冤者平反、恢复国家正常秩序上。 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六周年的日子,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重病中的周总理亲自到场,对着贺龙的遗像深深鞠了七个躬,泪水纵横地说道:“我对不起贺龙同志,对不起你们!我没有保护好贺龙同志!”这一声道歉,饱含着无尽的愧疚与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