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

阿皮历史库 2025-11-19 10:50:14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 毛主席苦思3小时,当即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1951年初,朝鲜战场的局势早已不复初期的胶着。     美军在接连受挫后换帅,李奇微接替了狂妄的麦克阿瑟。     这位新司令没有急于进攻,反而沉下心研究志愿军的作战规律,很快发现了关键弱点:志愿军战士全靠双脚机动,随身携带的粮食和弹药只能支撑一周攻势,这就是他口中的“礼拜攻势”。     抓住这个破绽,李奇微设计了“磁性战术”,让美军在遭遇进攻时佯装溃败,却始终保持接触,像磁铁一样黏住志愿军,悄悄拉长补给线。     4月22日,志愿军集中三个兵团的兵力发起第五次战役,初期进展异常顺利,西线部队一度逼近汉城,东线部队也向南突进了数十公里。     可就在将士们士气正盛时,美军突然切换了节奏。     他们不再零散抵抗,而是集中机械化部队快速穿插,凭借汽车和坦克的速度优势,切断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退路。     短短几天内,第12军、27军等部队共计十万余人,被美军的包围圈牢牢锁住,与后方的联系彻底中断。     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彭老总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此前就察觉美军后撤时秩序井然,曾下令部队停止追击,可还是没能赶在美军完成包围前调整部署。     十万大军是志愿军的主力,一旦被歼,朝鲜战场的局势将彻底逆转,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抗美援朝的走向。     当时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本就困难,被围部队更是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战士们只能靠着少量野菜充饥,用血肉之躯抵挡美军的炮火冲击。     彭老总召集将领们紧急商议,可面对美军密不透风的包围和悬殊的火力差距,众人一时都没了头绪,只能寄希望于北京的指示。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接到电报时,已是深夜。     他立刻召集工作人员铺开朝鲜地图,独自在书房里凝神沉思,这一坐就是三个小时。     地图上,被围部队的位置被红笔圈出,周围密密麻麻标注着美军的兵力部署,每一条线条都牵动着十万将士的性命。     毛主席反复推演着各种解围方案,常规的派兵救援显然行不通——美军早已做好准备,一旦志愿军主力前往救援,很可能落入另一个包围圈,造成更大损失。     凌晨时分,毛主席终于定下决心,向朝鲜前线发出了一份简短的电报,只有八个字:“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这份电报传到志愿军总部,参会的将领们全都愣住了。     大家面面相觑,实在无法理解:十万战友被困绝境,不派兵救援反而要进攻,这难道不是要放弃他们吗?一些将领忍不住提出质疑,觉得这样的命令太过冒险,甚至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可一旁的彭老总在看完电报后,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当即一拍桌子直呼高明。     他立刻向众将解释,毛主席的命令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正中要害。     李奇微的如意算盘,就是想让志愿军主力为了解围仓促出动,这样他就能凭借火力和机动优势,在野战中歼灭更多志愿军有生力量。     “放弃救援”是不上美军的当,“以攻代守”才是破局的关键。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彭老总迅速调整部署。     被围部队不再被动固守待援,而是化整为零,避开美军的火力重点,集中力量寻找包围圈的薄弱环节,主动发起攻击。     这一招彻底打乱了李奇微的部署。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美军,突然面临被围部队的顽强反击和外围部队的牵制打击,阵脚大乱。     就在志愿军突围的关键时期,李奇微急令美军向东西两线连接的要地铁原推进,企图再次切断志愿军的退路。     可毛主席早已预判到这一着,提前指示彭老总派遣第63军赶往铁原布防。     历时十二天的铁原阻击战,第63军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毙伤美军一万五千余人,硬生生挡住了美军的攻势,为突围的十万志愿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后撤和休整时间。     当最后一支被围部队跳出包围圈,与接应部队会合时,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彻底宣告破产。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