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10月30日,江苏泰州,一男子为了去除螃蟹黑底板、锈斑,卖个好价钱,就买了2桶药倒入塘中,两天后,他又倒了2桶,结果螃蟹却开始大量死亡,损失接近20万元!男子找店家讨要说法,对方却表示产品没有问题。网友:拿去化验下就知道了! 江苏泰州兴化安丰镇的蟹塘边,两个并列的池塘成了最刺眼的对比:一个塘里满是翻肚的死蟹,累计损失近二十万;另一个塘里螃蟹活蹦乱跳,毫无异常。 唯一的区别,是前者被投放了四桶“底锈净”。 这款由“鱼状元”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中心推荐的产品,有注册商标和质检报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农业农村局核查后也确认其符合相关企业标准。可就是这款“合规药”,让葛师傅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争执的焦点从来不是“有没有用药”,而是“用药和死蟹有没有关系”。 葛师傅手里的证据很直接:10月30日第一次买两桶“底锈净”投放,31号补买两桶后,11月2号完成第二次投放,全程严格按照店家何姓店长“5天两次,一次两桶”的指导操作。 监控视频和购买记录完整留存,没有任何违规用药的痕迹。 店家的回应也很坚决:产品卖了好几年,最近半个月还有不少养殖户购买使用,从未出现过类似情况。 螃蟹死亡是雾天导致的蟹塘缺氧,和“底锈净”无关,还主动提出送检样品或找10个塘口做实验,证明产品没问题就赔偿。 但葛师傅觉得这两个方案根本行不通。泰州本地未必有能检测这款水产专用药的机构,就算检测出成分,还要证明成分与螃蟹死亡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这道门槛让维权变得难上加难。 事情的源头,只是养殖户对“卖相”的朴素追求。10月底是螃蟹上市的黄金期,带黑底板、锈斑的螃蟹在市场上议价能力弱,葛师傅看着自家一个塘里的螃蟹品相不佳,才特意去水产门店求助,没想到酿成大祸。 11月5日是悲剧的爆发点。早上巡塘时,葛师傅只看到十几只死蟹,以为是正常损耗,随手捞起扔掉。 可到了下午,死蟹数量骤增到七八十斤,晚上更是成片漂浮在水面,第二天清点时,死蟹已经超过上千斤,按市场价折算,损失直奔二十万。 从派出所调解到相关部门介入,问题始终没有进展。 安丰镇镇政府后来加入协调,提出请派出所协助取证、协调村里做好后续服务,还咨询农口专业人员,建议通过化验确定螃蟹具体死因,但截至目前,真相仍未水落石出。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心疼葛师傅的辛苦付出,有人建议用科学手段破解谜题,把剩余药物、塘水和死蟹样本送到权威机构做全面检测。 也有网友理性建议:光吵没用,赶紧把剩余药物、塘水、死蟹样本送权威机构做全套检测,只有明确因果关系才能定责。 还有网友关注维权困境:企业标准合规不代表实际使用安全,养殖户要证明因果关系太难,相关部门该主动介入协调检测资源。 另有养殖户网友留言提醒:买水产用药一定要留好凭证,用药前最好小范围试投,避免大规模损失。 现在,葛师傅依旧坚信是“底锈净”的问题,店家也坚守产品合规的说法。 两个并列的蟹塘,一边是绝收的凄凉,一边是丰收的希望,它们像无声的证人,等待着一个明确的答案。 到底是合规产品在特定环境下引发意外,还是缺氧说法掩盖了其他隐情,抑或是用药过程中存在未被发现的细节偏差? 这些疑问,都需要更专业的检测和更细致的调查来解答,也关乎着无数水产养殖户的经营安全感。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feng
送检不行,实验也不同意,怎么感觉这个人没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