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27岁,花费6万元在杭州某婚介公司进行相亲,目标是寻找“年轻有房”的男士。 - 婚介公司安排的多为50岁左右的男性“大叔”,与女子的预期不符。 - 女子认为自己被欺骗,要求退款。 - 婚介公司回应:她要求的年收入200万的男士很少,年轻男性能达到这个收入的概率也不大。 分析: 1. **信息不对称与服务承诺** 婚介公司可能在宣传或沟通中没有明确说明匹配的条件和限制,导致客户对服务内容存在误解。若公司未能提前明确说明“高收入、年轻有房”的匹配难度,女子有理由觉得受到了误导。 2. **市场实际情况** 高收入(如年收入200万)男性比例本身较低,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公司以此为条件,可能会导致匹配范围受限,难以满足所有客户的理想。 3. **消费者权益与退款问题** 若女子认为服务不符合承诺,可以依据合同内容和实际服务情况进行维权。退款的合理性取决于合同条款是否明确,服务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4. **行业规范与诚信问题** 婚介行业存在部分不规范操作,虚假宣传或未能如实说明匹配难度,容易引发消费者不满。 建议: - **消费者**:应在签约前详细了解服务内容、匹配标准和可能性,明确双方责任。 - **婚介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确保宣传真实可靠,避免误导客户,合理设定匹配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