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101岁去世前,终于道出了真相:“其实,当年我被扣押时,真正保住我性命的并不是宋女士,而是另一位女人。” 张学良从小就跟着父亲混军营,1919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很快就接手了东北军。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年纪轻轻就成了东北王,宣布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步棋下得对不对,外界争议很大,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直扑沈阳,张学良执行上头的命令不抵抗,部队撤到关内,东北三省就这么丢了。他后来为此背了不少黑锅,压力山大,1933年干脆辞职,带着老婆于凤至出国考察欧洲。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四岁,1915年,两家订了娃娃亲,第二年就结婚了。张学良当时才15岁,于凤至19岁,这在旧时代挺常见的。她嫁进张家后,没少帮忙打理家务,还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张学良风流成性,外面女人不少,先是跟宋美龄传过绯闻,后来又带回了赵一荻。于凤至没闹腾,她心胸宽,接受了赵一荻进门,但定下规矩:在外人眼里,赵一荻就是秘书身份。这样,张家表面上还算和睦。于凤至不光管家,还帮张学良处理军政事,她在东北军里挺有威望,士兵们都敬她。 1934年,张学良夫妇回国,他被任命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驻扎西安。那时候,国内形势乱糟糟的,共产党在陕北,日本人在华北步步紧逼。张学良的东北军跟红军打仗,损失惨重,他开始反思,觉得内战不是事儿,得联合抗日。1936年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了蒋介石,逼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事震动全国,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谁知一去不返,直接被扣押了。从那天起,他开始了长达54年的软禁生活,先在南京,后转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再辗转江西、湖南、贵州、台湾等地。 扣押刚开始,蒋介石气得要命,国民党内部很多人叫嚣要枪毙张学良,以儆效尤。蒋介石犹豫不决,一方面怕杀了张学良引起东北军和西北军叛乱,另一方面又想借机除掉这个刺头。外界传闻宋美龄在中间周旋,劝蒋介石手下留情,毕竟宋美龄跟张学良关系不错,早年有过交情。但张学良自己后来澄清,这事没那么简单。真正让他捡回一条命的,是于凤至。她当时在国外陪孩子读书,听到丈夫被扣的消息,赶紧安排回国。于凤至手里握着个王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亲笔签署的不抵抗手令。那是张学良撤军关内的依据,她早早就偷偷保管起来了,存放在伦敦和纽约的银行保险箱里。 于凤至回国后,她冷静地通过渠道联系宋美龄和宋子文,暗示如果张学良出事,她就把手令公诸于世。那手令要是曝光,蒋介石的脸就丢大了,会暴露他对日政策的软弱,国民党内部也得乱套。宋美龄听了,赶紧去劝蒋介石,强调杀了张学良得不偿失。蒋介石掂量再三,最终决定不杀,只软禁。这样,于凤至间接救了丈夫一命。她还坚持陪张学良在软禁初期一起住,在雪窦寺那种地方,她打理日常生活,帮他联络旧部,筹钱买东西。软禁条件艰苦,监视严密,但于凤至咬牙坚持了好几年,直到1940年她自己得了乳腺癌,不得不去美国治疗。 去美国前,于凤至又叮嘱宋美龄多关照张学良,还把一部分手令交给可靠的人保管,以防万一。手术成功后,她没法回国,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海路断了。她在美国从头开始学金融,用张学良早年存的20万美元本金炒股,三个月就翻倍了。这女人真有本事,从没碰过股市,却在华尔街混得风生水起。她买了洛杉矶的两栋别墅,一栋自己住,一栋留给张学良,花园里种满他喜欢的山茶花。每年她都打扫那空房子,换床单,就跟等着他回来似的。于凤至还继续为丈夫奔走,联系美国政要和华侨,施压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她一生没再嫁,始终以张夫人自居。 1946年,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了。这事儿说来复杂,蒋介石那边施压,要张学良写忏悔录抹黑西安事变,于凤至不同意,结果蒋家威胁:不离婚就没好果子吃。张学良想给赵一荻名分,也同意离婚。于凤至忍痛签字,但她没改姓,墓碑上还是刻着“张于凤至”。离婚后,她继续在美国生活,积累了不少财富,一半留给子女,一半捐给华人博物馆。1990年,于凤至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3岁。那时候张学良还在台湾软禁中,听说后肯定难过,但没法去吊唁。 1991年,蒋经国死了两年后,张学良终于获释,90岁高龄去了美国。先去洛杉矶看了于凤至的墓,站在那儿摸着碑文,眼泪直流。他没住那别墅,而是去了夏威夷定居,或许是不想触景生情。在夏威夷的海滨公寓,张学良过着平静日子,常听京剧,尤其是《霸王别姬》,听到虞姬那段就沉默半天。他晚年接受采访,谈起过去,总说对不起于凤至。2001年,101岁生日宴上,他对史学家说起当年真相:保他命的不是宋美龄,而是于凤至。这话一出,历史书得改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