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

官芊芊 2025-11-20 01:32:39

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说白了,就是要把技术和安全议题政治化。可问题是——德国真的承受得起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最近站出来说了一句让世界都为之一震的话:未来德国 6G 网络里,绝不允许用中方设备。   更狠的是,他还定了个时间表——到 2026 年,要把 5G 核心网中所有中国设备拆了;到 2029 年底,再把通信塔等外围设备统统清出。这种决定,说白了,就是把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彻底政治化了。   为什么默茨敢冒这个风险?因为现在德国的 5G 网络,真的是离不开中方设备。根据目前的情况,德国 5G 网络里差不多有六成设备是中国公司生产的。   华为在德国的无线接入网占比据说高达 59%。换句话说,德国电信、大多数沃达丰基站、通信骨干,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华为。要把这些设备拆掉、换掉,开支可不是小数目。   据估算,仅替换华为设备的直接成本就高达 25 亿欧元。德国电信这一家公司就得承担大约 11 亿欧元,相当于它去年在德国本土资本支出的 23%。   这还只是资本支出的一部分,更别说这个过程可能带来的断网风险、维护停机、覆盖漏洞,对普通用户来说,这种拆迁式“换骨”极有可能影响民生。毕竟网络不是换手机壳,换设备期间不可能完全无缝衔接。   更棘手的是技术问题。现在全球 6G 的标准必要专利中,中国企业占了大约 42.3%。而德国自己的份额却不足 5%。这些专利不是空谈,它们决定了谁在 6G 世代里有真正的话语权、谁能设计出标准里的关键技术。   如果德国想搞自己的 6G,没有这些专利支持,要么引进别人的,要么长期靠别人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德国政府这一块的预算也非常有限:目前用于 6G 相关研发的预算只有 3840 万欧元,这在全球范围内根本不算大数目,远远难以支撑德国独立承担全部核心技术研发。   从这些数据来看,默茨这个禁令背后,核心逻辑显然是强烈的政治考量。他把通信设备安全提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把技术依赖问题当作政治筹码。但问题是,这么做的代价可不便宜。德国愿意为政治立场付出这么多吗?这是一个大问号。   在经济层面,替换设备的成本是现实的,是每一个运营商、最终用户都得面对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宁可花钱换设备,也要保证国家在关键基础设施上的自主、安全。   但如果成本太高,普通用户可能通过更高的资费或更差的服务体验来“买单”;运营商也可能因为支出过重而缩减其他投资,比如在农村地区铺网、升级服务、提供优惠计划的能力可能会下降。   从技术角度看,德国目前在 6G 专利方面的短板非常明显。如果欧洲或德国不能自己掌握关键标准和技术核心,那么即使彻底摆脱中方设备,也有可能在未来新一代通信标准中变成“跟跑者”。   更糟糕的是,如果德国的运营商不得不长期依赖其他外部国家或公司提供关键技术,那么所谓的“安全自主”其实是一种假象。   与此同时,这场决裂还可能带来产业层面的连锁反应。德国通信设备制造商能否借机崛起?或者必须更多地依赖欧盟内部或者美国、日本等盟友企业?   如果德国自己的公司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很可能被边缘化。而从欧盟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如果德国单方面做出这种极端政策,也可能引起整个欧盟数字战略的分裂。   毕竟,欧洲数字市场一体化是长期目标,如果各国在关键基础设施问题上搞出壁垒,那一体化就难以继续推进。   从民众和企业的视角来看,这种全面更换网络设备带来的风险也不是没有。想象一下,如果在拆设备、安装新设备或者测试新系统期间,网络服务不稳定、网速波动,甚至出现区域性断网,对企业、家庭都会造成冲击。   对依赖云服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慧城市系统等新兴数字经济形态的德国社会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是很现实的。   再回到默茨本人的逻辑:他很可能更多地看到了国际政治大格局、与盟友之间的对抗、以及中国技术崛起所带来的战略风险。他觉得不能把德国关键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交给中方。   然而,他也许低估了这种全面“脱华”带来的高昂代价——不仅是钱,还有时间、信任、技术积累、国际合作。   换句话说,这种政策类似于政治上的一次豪赌。赌赢了:德国将真正掌握核心安全可控的通信基础设施;赌输了:德国可能背上巨大的经济账单,影响民生、打击欧洲通信产业的竞争力,还可能在未来技术标准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0 阅读:0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