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的关键时刻,已到!真正的“王炸”不是割地,而是中俄朝三方在图们江口,正式宣布建立“东北亚联合防区”——直接宣判了日本海“中立地位”的死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破局的关键时刻,总是来得毫无征兆,但事后回看,又会让人意识到:原来所有的伏笔早就写在地图上。 图们江口,就是这么个地方。几十年来,它像一枚安静摆放的棋子,没人真正重视,可谁也没想到,它会在某一天被中俄朝三方一起“落下重锤”,直接把整个东北亚的棋局砸得震天响。 事情发生在那天上午。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用几乎同步的声明,宣布在图们江入海口建立“东北亚联合防区”。 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光让周边国家愣住了,连一直以为自己稳坐日本海主导地位的美日阵营也瞬间警铃大作。因为这不只是一次联合声明,而是把冷战以来被视作默认规则的所谓“日本海中立地位”,直接按下了终止键。 要说日本海的“中立地位”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就是美日长期塑造的结果。 几十年里,美军舰队在这里横着走,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这里当自家后院一样训练,再加上一些国际组织默认性的标准,把那片海域包装成一个谁都能来、但谁又不敢真正插旗的地方。 然而,这种“中立”的外壳本质上只对美日有利。中国的影响力被人为压低,俄罗斯在远东的海上出口被多次制约,而朝鲜则长期被排除在所有海上规则之外。 也正因为这样,中俄朝三方这次几乎是罕见的战略同步,用一句“联合防区”把整个格局彻底翻了过来。 这不是象征性的姿态,而是一种实质性的重新划界:你以前能随便来,现在不行了;你以前说这里是你主导,现在不好使了;你以前靠海上“中立”掩护各类军事侦察和活动,现在都得重新计算风险。 更关键的是,这次事件里,中国无疑成了最中心的那个轴。外界经常说中国不愿挑头,但在东北亚这个局面上,中国显然不是简单参与,而是主动制定节奏。 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强调国家安全边界要更稳、更牢,而东北方向本就是外部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无论是美国不断试探性的侦察活动,还是日本近日频繁的军备扩张,都在挤压中国战略空间。图们江口联合防区的宣布,等于中国亲自把一个新的安全枢纽摆上桌面。 俄罗斯的加入,同样不是象征意义。在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的战略重心明显东移,而远东的出海口一直是影响其战略纵深的关键痛点。美国与日本长期利用海上规则限制俄罗斯舰队进入更广阔的太平洋,使得俄罗斯一直对日本海的操控权很敏感。 现在有了中国与朝鲜的联合防区,俄罗斯等于在太平洋方向获得了一个新的安全支点。对莫斯科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划算的战略合作点。 而朝鲜的参与,更是把整个局面变得不一样。朝鲜虽然国力有限,但在东北亚战略板块里却是一颗无法忽视的“重子”。它掌握着最接近日本海核心航道的陆地位置,也拥有外界无法完全掌握的军事能力。 过去,美日韩三方一直尝试用军事演习和制裁来锁死朝鲜的行动空间,但现在中俄朝三方的联合防区,让朝鲜从一个被围堵的参与者,变成了一个坐在桌边的决策方。 对于日本来说,这件事的冲击可能是最大的。从冷战到现在,日本海几乎是日本安全战略的“命门”。 过去美国一直用“共同防御”作为挡箭牌帮日本撑腰,使日本能够在日本海进行广泛的军事活动,还能不时派侦察机和军舰接近中国与朝鲜海域。但联合防区一旦成立,日本再想随意调动军机军舰,就不再那么容易了。 日本媒体在第一时间就表达了担忧,认为这意味着日本海从此失去“中立身份”,而这句话的背后,是日本意识到:原本掌控海域的话语权,突然有了一个强硬的三国联盟来制衡。 更现实的是,美日过去赖以维持地区军事优势的“前沿战略”,可能被迫重新评估,因为有了联合防区,美日韩的行动每走一步都需要考虑三国的实时反应。 美国当然也不会对此无动于衷。因为在美军长期的亚太战略布局里,日本海是一块既重要又隐蔽的区域,不但靠它监测东北亚的军事动态,还用它作为连接太平洋与阿拉斯加的一条秘密通道。 现在三国联合防区一出现,美国等于丢掉了一个天然的监视窗口。更何况,美国在最近几年不断推动日本扩军,让日本从一个“防御型国家”向“准军事强国”转变,而这次中俄朝的动作,无疑是在正面阻断美国这条路线图。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不是单纯的地缘动作,而是权力结构的重新排列。过去几十年,东北亚的安全框架基本是美日韩说了算,中国、俄罗斯、朝鲜只能在不同程度上被动回应。 如今,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主导角色,俄罗斯以合作方式回到东北亚棋局,而朝鲜则不再只是被讨论对象,而是正式参与规则制定的一方。这种变化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具有长期影响的区域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