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之所以真实,主要是因为日军反派都是中尉小队长或者大尉中队长。比如益子挺进队

涵山不吃亏 2025-11-21 18:00:46

老电影之所以真实,主要是因为日军反派都是中尉小队长或者大尉中队长。比如益子挺进队,全队总人数为124人,配备了重机枪、掷弹筒、小型无线通信机,中队长益子重雄军衔也不过是个中尉。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小队,潜入了根据地造成我军重大伤亡。 1940年的时候,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共才25万人左右,摊在3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上,还得管着三四十万伪军。9个师团加12个旅团,听着多,其实平均下来,一个小县城就驻一个中队,180到200人,由中尉或者大尉当中队长,下面配几百伪军,就能把整个县给控得死死的。像邯郸、保定这种稍大点的城市,才轮得上少佐或者中佐带一个大队驻扎。县以下的乡村、山区,日军根本驻不了多少人,一个中队火力就够吓人了:139支步枪、9挺轻机枪、12具掷弹筒,外加偶尔加强的重机枪,八路军的县大队、区小队武器少,常常得绕着他们走。真打起来,八路军一个区小队五六十人,对上日军一个小队四五十人,能歼个十来个就算赢了,几十个那就是大捷。看着小,但日积月累,华北日军天天挨打,1941年1月一个月就打了1682次仗,平均一天五六十次,冈村宁次自己都说这是“深陷泥潭的浴血战争”,补兵跟不上,慢慢就耗不住了。 益子挺进队就是这种小股战术玩到极致的例子。1942年初,日军第一军为了搞掉八路军总部,从36师团223联队和224联队各抽精锐,拼了两支特种队,一支益子重雄带,一支大川桃吉带。益子队124人,106个日军加18个汉奸翻译向导,全换上八路军衣服,带重机枪、掷弹筒、小电台,先行三天出发,任务就是摸清总部位置,给主力当眼睛。5月21号夜里从辽县出发,靠汉奸带路,钻山沟,抓单人问情报,电台随时跟飞机联系坐标。八路军总部早得到风声开始转移,但这支队死咬不放,23号、24号连续咬住转移部队,25号在十字岭一带,电台把坐标报上去,飞机投弹,大部队压上,八路军机关人员来不及全撤,左权将军指挥掩护时被炮弹炸伤牺牲,上百人阵亡,几百人被打散或俘虏。整个过程益子队自己才伤了俩人,轻伤。这就是低级军官带小队能干出大破坏的真实写照——装备好、情报准、机动强,八路军那时候枪少弹缺,机关又拖家带口,硬碰硬吃亏,只能靠分散游击慢慢磨。 益子重雄这人,栃木县人,陆士毕业,老侵华分子,九一八就去了东北,1941年在中原还一个人加个宣抚官忽悠国民党几千人投降,日军内部说他胆大心细。十字岭事后,第一军司令岩松义雄给他嘉奖,还发了金鵄勋章。队里第九中队后来继续在太行晃,几个月后在涉县则界村跟国民党106师干了一仗,伤亡几十人,两个小队长佐佐木和大和屋都阵亡了。1942年底,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得到情报,在祁县城里端了益子队一个小队30多人,全歼了,日军慌得不行,第一军赶紧上报冈村宁次,把两支挺进队都解散了,剩下的人分散到各部队。益子重雄升了师团参谋,不再一线带队,后来36师团调太平洋,新几内亚丛林里熬到日本投降。 战后他回栃木老家,先干公司,后来当议员,再连着干了12年那须町町长,活到101岁才走。晚年有人问他后悔不,他说丢了173个部下,86个骨头还埋在中国,得一个个去拜墓。173这个数肯定是他整个军旅生涯的,挺进队那会儿才124人,实际损失没那么夸张,但也说明华北那几年日军小股部队天天被蚕食,补不上人,士气越来越低。 老电影里日军反派总是个中尉大尉带着小队横行,不是编剧偷懒,是真有原型。华北日军就靠这种中队控制县城、小队渗透山区的办法撑着,八路军武器差、兵力散,但就靠天天打小仗、零敲牛皮糖,把25万日军加上伪军拖得筋疲力尽。 益子队那次虽然狠,但也只是日军治安战里无数次渗透中的一次,八路军挺过来,后头照样把根据地越打越大,最后还是赢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老片子现在看还是觉得真实——因为它抓住了当时敌我力量对比的核心:日军火力强但人少摊不开,八路军人多地熟,靠持久耗,把侵略者耗到投降。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涵山不吃亏

涵山不吃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