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县城的夏天总带着黏腻的闷,可再闷的天,也抵不过严悦家那摊凉透了的悲剧。谁能想

大气生活家 2025-11-22 23:15:48

湖南县城的夏天总带着黏腻的闷,可再闷的天,也抵不过严悦家那摊凉透了的悲剧。谁能想到,35岁的她会在5岁儿子面前喝下整瓶敌敌畏,而催款短信竟追着她的遗体,直到抢救室的灯彻底熄灭。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一场看似风光的5万块港澳游——可虚荣开的头,从来都要用人生买单。 2017年的高阳刚从厨师转行做保险,月入过万的滋味让他飘了,非要拉着妻子严悦去香港“长见识”。那5万块是夫妻俩大半年的血汗钱,严悦劝过“省着点”,可他满脑子都是“我现在能挣钱了”,压根没察觉这趟旅行已经撬开了消费失控的潘多拉魔盒。从香港回来,高阳像变了个人,新款手机、名牌西装换着来,工资不够就刷信用卡,3张卡刷爆后,又一头扎进了网贷的坑。他以为兼职做汽车抵押贷能翻身,2019年挣的16万刚到手,就被网贷利息吞得一干二净,到2022年不仅被骗走10万网贷资金,还成了连家电都要变卖的“黑户”。 压力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转到了严悦身上。这个对自己抠到穿几十块地摊货、用几块钱甘油的女人,给孩子买牛奶、报兴趣班从来不含糊。2023年她贷了20万,8万填丈夫的窟窿,12万买了辆二手SUV接送孩子,可日子还是越来越紧。她办了5张分期信用卡,又从微粒贷借了7万多,2024年开美甲店想补缺口,可小县城生意冷清,每月营收不够房租,只能自己贴钱硬撑。到2025年,债务堆到了46万多,每月最低还款8000多,高阳终于醒神去长沙当厨师,月挣7000只留500生活费,可命运的最后一击还是来了。 6月大儿子课外班要8000块,小儿子住院花5000多,第一次逾期后,催收短信像洪水一样淹没了严悦的手机。她没告诉高阳,怕分心丈夫打工,每天晚上躲在阳台哭,白天照样送孩子、看店,就连高阳7月回家休假,她也字没提。直到7月9号那天,早上还笑着送丈夫去长沙的她,下午2点48分收到了一条带定位的催收微信——对方发了离她家150米的小楼照片,威胁“外访已到,不然找你爸妈孩子”。半小时后,严悦锁了美甲店回家,没应声儿子的呼喊,径直走进卧室,再被发现时已经倒在地上,嘴角泛着白沫。 高阳在长沙后厨接到电话时,炒勺掉在案板上,疯了似的往汽车站跑,可等来的只有医生的摇头,和妻子手机里停不下来的催收短信。如今他白天推POS机,晚上打零工,一天睡不到5小时,只能骗孩子“妈妈去外地挣钱了”。他去派出所领登记表时,门口“低门槛秒到账”的网贷广告刺得眼睛疼,想起那些欠网贷轻生的新闻,才明白这东西借时有多容易,还时就有多狠——尤其是在小县城,脸面比天大,催收的一句“让邻居都知道”,就能压垮一个人的最后防线。 其实这场悲剧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错,是高阳被短暂成功冲昏的头脑,是网贷平台无孔不入的诱惑,更是消费主义裹挟下,那些“要体面”“要风光”的执念。5万块的旅行看似是导火索,实则是对“精致穷”最残酷的反噬——我们总被眼前的虚光晃花眼,忘了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严悦的遭遇不是个例,多少家庭因为一笔“没必要”的开销,一步步滑进债务深渊,直到再也爬不出来。 如果当初高阳能守住本心,如果催收能多一丝底线,如果我们都能明白“量力而行”才是生活的真谛,这个家或许还能在烟火气里安稳度日。可世上没有如果,46万债务和19条催收短信,最终换走了一条人命,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希望这个血淋淋的教训能叫醒更多人:别让虚荣绑架人生,别让网贷毁掉生活,那些看似唾手可得的“风光”,可能藏着最致命的陷阱。

0 阅读:34
大气生活家

大气生活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