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叶圣陶迎娶了未曾谋面的妻子。洞房夜,两人第一次见面。他用颤抖的手,掀

运赛过去 2025-11-22 23:52:15

1916年,叶圣陶迎娶了未曾谋面的妻子。洞房夜,两人第一次见面。他用颤抖的手,掀开了新娘的盖头。看到眼前的一幕,他的心忍不住加速。 叶圣陶生于1894年苏州一个普通人家,原名叶绍钧,那时候家里靠父亲在钱庄记账过日子,收入不高,日子紧巴巴的。他从小聪明,三岁就认字,进私塾后跟顾颉刚、王伯祥这些人一起读书。1907年考进草桥中学,接触新式教育,读到一些进步书刊,脑子里开始有新想法。1912年中学毕业,因为家里穷,没钱继续上学,就在附近小学教书,一边教一边写点诗文投到报刊上。那年他18岁,去同学王彦龙家吃喜酒,顺手写了幅贺词立轴挂在新房里。来客里有个叫胡铮子的女士,看了字觉得不错,打听下来知道叶圣陶还没定亲,她自己带大的侄女胡墨林也单着,就动了心思,托王伯祥去提亲。胡墨林1893年生,比叶圣陶大一岁,早年父母没了,跟姑妈长大,姑妈眼界宽,送她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6年才毕业。叶家听说女方有文化,还不要彩礼,马上就乐意了,叶圣陶自己也没啥意见,虽然他读新书,但家境这样,也得听长辈安排,就交换了照片,订下这门亲。订婚四年,两人一次面都没见,也没通过信,叶圣陶后来在文章里直接说,我跟妻子结婚是人家做媒的,结婚前没见过面,也没通信。这在当时挺常见,很多读书人嘴上喊自由恋爱,轮到自己还是走老路子。 婚礼定在1916年8月12日,在苏州濂溪坊叶家办的,按老规矩来,全是包办那一套。叶圣陶22岁,胡墨林23岁,两人直到那天才是头一回见面。叶圣陶自己把这叫打彩票式的结婚,纯靠运气。洞房那晚,按习俗新娘坐床沿,头上盖红盖头,叶圣陶进屋后得亲手掀开。那会儿他手里拿着秤杆,动作有点抖,掀开后看到胡墨林长得清秀,有知识女子的样子,比照片好看多了,也没旧式女子的扭捏劲儿,两人简单说了几句,就这么开始了。叶圣陶后来回忆,说结婚后两情投合,挺合得来。他觉得中了个头彩,碰上个志趣相投的媳妇。要知道,那年代包办婚姻出悲剧的多得是,好多文人写文章骂这玩意儿毁人一生,叶圣陶这边倒好,运气爆棚,娶了个北京女师毕业的老师,知书达理,还支持他干事业。 婚后头几年,叶圣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学校教书,胡墨林去南通女师上班,两人分两地,交通不方便,就靠写信联系。信来信往,写着写着感情就上来了,叶圣陶假期一到就赶过去,后来干脆辞职回甪直,两人同在一所小学教书,总算天天见面了。日子过得平实,胡墨林管家务,叶圣陶写作备课,她不吵不闹,还帮着看稿子,给点意见。1918年到1920年代,生了三个孩子,至善、至美、至诚,叶圣陶每次媳妇生孩子都守着,挺细心的。1921年他跟郑振铎他们搞文学研究会,忙编辑写小说,胡墨林在家带娃,还招待来访的文友,郑振铎、朱自清这些人常去叶家串门,吃顿家常饭聊聊天。叶圣陶的作品,像《稻草人》《倪焕之》,很多先读给媳妇听,她提的看法常常挺准。抗战时候一家子迁到后方,1939年乐山被炸,叶圣陶在外头讲课,听说家里着火,急得连夜赶回去,好在人没事,就是东西烧光了。秋天凉了,衣服全没了,胡墨林连夜裁布做冬衣,叶圣陶也坐旁边帮着穿针引线,一家子围着赶制衣服。那时候苦是苦,但两人互相撑着,没抱怨过。新中国成立了,叶圣陶在教育出版部门做事,胡墨林去出版社校对,日子稳当了。1954年胡墨林查出重病,叶圣陶天天记她吃啥、身体咋样,守到1957年3月2日她走了。他日记里写,墨林今日去世,悲痛到极点,永远忘不了这天。把媳妇照片放大挂屋里,亲戚朋友劝他再找一个,他死活不干,就这么守着过日子,一直到1988年2月16日自己在京去世,94岁。临走前还叮嘱孩子,别忘了你们妈。 说实话,叶圣陶这婚姻在那个年代算捡到宝了。多少包办的夫妻结婚后相看两厌,过一辈子冷战,他俩倒好,从没见面到相伴41年,中间聚少离多,还经历战乱穷日子,却越过越亲近。叶圣陶自己说,媳妇不在家就觉得不对劲,空落落的。很多人觉得包办婚姻肯定没感情,其实看他们就知道,关键是人合不合,互相体谅不体谅。叶圣陶读新书,胡墨林也上过师范,两人聊得来,都支持对方干的事业,这就够了。那时候交通差,信件就是命根子,一封信在路上跑,俩人写着等着,感情全在纸上。现在人自由恋爱,离婚率高得吓人,反过来想想,叶圣陶他们那种,先结婚后培养感情,也不是没道理。反正史料上就这样记的,叶圣陶晚年常翻旧信旧照片,回忆媳妇,眼睛湿湿的。两个人从陌生到离不开,靠的就是日常里一点点积累的信任和扶持。包办婚姻不一定都惨,自由恋爱也不一定都美,满不幸福,还得看两个人怎么过日子。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