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英九三姐马冰如在北京的27年,她到底有什么故事?1997年,马冰如面临艰难选择,一个是留在台岛发展,另一个选项是去往大陆发展,而她也是在思索一番后选择定居北京,并成为一所国际学校的中文部主任。而这一选择定居就是27年。 不得不说,马冰如作为马英九三姐,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且在她们几个姐妹之间是性格最为缓和的,既没有她大姐的强势,也没有二姐一般的低调。 但马冰如却有着自己的坚持,那就是对于文化传承的看重,所以她长期参与教育工作,且参与过大陆地震援建活动,在其书桌上永远能够看到大陆媒体报纸跟台湾媒体报纸。 可以说马冰如的一生,跟两岸局势是息息相关的,1948年马冰如出生后,跟自己的二姐马乃西一同留在湖南老家,而她从小就较为成熟,没有大部分儿童那种顽劣感。 这或许有她大姐常常惹事的影响,但终归是个性使然,毕竟当时一家人生活条件并不好,不得不为了生活资金担忧,照顾她们的奶奶年事已高,马冰如为缓解家里的压力也会帮忙。 可以说马冰如在跟二姐生活在湖南的时候,其实更像是一个姐姐,加上马乃西本人异常低调,基本只充当马英九的传话筒,除了预定的稿子不会多说一句话,马冰如的存在感自然增加。 问题在于身份带来的风险,由于她们大姐马以南性格强势,时常想着安排规划弟弟妹妹的生活,所以在媒体上没有获得一个好的评价,进而导致马英九的形象受损。 但马冰如性格缓和稳妥,在媒体上的存在感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以至于因为马冰如在大陆任职选择质疑的人较少,后续也没有影响马英九的竞选,从这里就能看出她的独特。 毕竟马冰如也知道自己的行动会带来政治影响,可却没有选择淡出媒体,而是根据现实来决定是否参与媒体活动,这种坦然的姿态,自然让人将其跟马英九区分开来。 当然,马冰如也曾受到马英九的嘱托,希望她能够为了两岸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我们能够看到,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帮助两岸青年团体进行了不少交流活动,增进了双方友谊。 再加上其本身工作就是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进而改善国际形势,通过了解去实现交流,所以做起相关事务,马冰如显得特别稳妥,按部就班的在完成职责。 在目前的局势下,台湾仍有很多年轻人对大陆不了解,文化层面的交流也很少,而马冰如这类本来就跟台岛有渊源的人,无疑会成为两岸交流的突破口,自然值得我们抱有期待。 而马冰如本人也有相关的想法,希望让更多台岛民众了解真实情况,可见她确实是充当了两岸交流更进一步的桥梁,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两岸民众能够加入到促进交流的行列当中。 参考资料: 四姐妹:他在“女生宿舍”长大丨环球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