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日期将至,我家儿子竟然弃考了[流泪][流泪][流泪] 原因是:考场太远了。(距离113公里) 看到这位妈妈的留言,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备考三个月,最后因为距离问题放弃,确实让人惋惜。但这事儿,恐怕真不是“考场远”三个字那么简单。 孩子那句“我只是通知您,不是和您商量”,信息量很大。这更像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撤退”,考场距离只是最后一个、也是最体面的借口。备考过的人都知道,国考考点分配一向如此,动辄百里之外是常态。提前一天住过去,是大多数考生的常规操作。113公里,在决心面前,真的算不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说到底,可能是孩子内心对这条路的抗拒,已经积累了很久。备考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或者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体制内的工作……这些都可能消磨掉他的斗志。妈妈觉得失败,但也许在孩子那里,这是一种解脱。强行上了考场,心不在此,大概率也是陪跑。 这让我想起去年的国考数据。官方公布,超过200万人报名审核通过,但最后真正走进考场的,只有152万人左右。有将近50万人,在最后时刻放弃了。这个弃考率,每年都居高不下。所以这位妈妈最后那句话点到了关键:报名人数都是虚的,你的竞争对手,只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年轻人的选择多了,想法也变了。以前觉得公务员是铁饭碗,挤破头也要考。现在很多年轻人更看重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是否自由。这种观念变化,家长一时半会儿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 别把这次放弃看得太绝对。它不一定就是失败,更可能是一次试错后的转向。年轻人的成长路径,本来就不是一条直线。重要的是,经过这段备考经历,他是否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家长此时更需要做的,或许是放下焦虑,和孩子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听听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执着于一次考试的得失。 人生的考场,远不止那一间教室。真正的成功,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并为之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