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发声,呼吁欧洲全力拥抱人工智能,扫清普及障碍、把握技术红利,强调“欧洲需调整定位,错失AI浪潮将危及未来”,同时指出后发之势仍可转化为竞争优势!这一表态引发全球关注,毕竟中美在AI领域竞争激烈,欧洲此时集中发力,能否弯道超车着实让人好奇。 拉加德的呼吁并非空喊口号,欧洲在大型通用大模型领域确实落后于中美,全球前十通用大模型无一家欧洲企业,先进芯片制造和云市场也被中美巨头占据不少份额,此前因监管框架和投资布局偏慢,才在通用AI赛道掉队。但后发也有优势,不用走弯路可精准选赛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直言“AI竞赛远未结束,欧洲没落后”,这正是后发优势的核心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早已行动,2025年10月发布“应用AI战略”和“科学AI战略”,目前已在16国建成19个AI工厂协作网络。他们不拼通用大模型,专攻医疗、工业、能源等强项,还加大投入力度:计划投超100亿欧元升级算力,通过InvestAI计划调动2000亿欧元投资,2025年一季度欧洲AI初创企业就获139亿美元融资,精准发力+真金白银投入比盲目跟风更靠谱。 说到底,欧洲要兑现后发优势,需理顺三大问题:一是监管灵活适配,欧盟正放宽GDPR对AI的限制,平衡安全与创新;二是持续加码资金和人才,通过专项基金、培养网络补短板;三是深化内部协作,目前AI工厂网络成型、跨境数据流通机制建立,无需担心数据壁垒。 不过争议仍在,欧洲此时发力AI真能赶上中美吗?通用赛道差距已存在,监管调整和内部协调还需时间,是靠垂直领域闯出特色路,还是难补通用大模型差距?你觉得欧洲这波AI发力能成功逆袭吗?快来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