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越来越猖獗了,日本的一位老人道出了实情,之所以日本敢与中国叫板,就是因为日本早已养成了赌徒心理,赌这次日本会在美国的帮助下赢下来,但即便是输了,就退回岛国。这种畸形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给自己的定位设定了一个天然的“止损线”:四周环海的岛国地形。不管是当年作为旁观者目睹大清国门洞开,还是自己亲自下场搞侵略,他们潜意识里总觉得海洋就是最好的防空洞。 即便赌输了,大不了缩回本岛锁上门过日子,历史上的多次冒进大多也没受过什么伤筋动骨的严厉惩罚,甚至还能在某些时刻因为没被打痛而产生一种“世界也不过如此”的错觉。 美国如今递过来的 “筹码”,嚣张气焰自然压不住。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时,这股赌性就露了原形。当时清朝北洋水师看着船坚炮利,军舰数量和火炮口径都压过日本,可日本就是敢孤注一掷,天皇带头一天只吃一顿饭凑钱造军舰,举全国之力押上国运。 结果赌赢了,不仅抢走台湾,还卷走两亿两白银,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当时四年的财政收入,直接把他们的工业底子垫了起来,尝到甜头的日本从此认定 “赌一把能赢一辈子”。 十年后赌日俄战争更离谱,面对工业实力远超自己的俄国,他们照样敢动手,最后又赢了,从中国东北捞走煤矿和铁路,把军队养得更壮实。 就算输了,日本也没真正疼过,这才是赌性难改的关键。全面侵华时喊着 “三个月灭亡中国”,赌中国会像清朝一样崩解,没料到中国人拧成一股绳,他们陷入泥潭后非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赌偷袭珍珠港,明知美国工业实力是自己的二十倍,还幻想能逼美国妥协卖资源。 这场豪赌输得最惨,挨了两颗原子弹,东京被李梅火攻烧得只剩废墟,但后遗症没留多久 —— 中国放弃了战争索赔,战俘好吃好喝送回去,美国转眼又成了靠山,朝鲜战争的 “特需订单” 让日本经济两年就翻了倍,等于输了赌局还拿了笔安慰奖,这种 “输了也不亏” 的体验,让他们根本没长记性。 再看看地理给的底气,四周环海的地形早被他们当成了 “免死金牌”。唐朝白江口之战输了,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又输了,中国都没跨过大海打上门;二战即便败了,美国也没像占领德国那样拆分日本,天皇制度保留完好,本土除了两个原子弹落点外没遭大规模登陆。 久而久之,日本就形成了错觉:海洋是天然的防空洞,再怎么闯祸,大不了缩回岛里关起门过日子,反正没人能真把他们怎么样。 这种心态到现在还没变,就像高市早苗喊 “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本质还是百年前的老套路 —— 赌赢了抢好处,赌输了靠海洋当屏障跑路。 如今敢和中国叫板,更离不开美国递的 “壮胆药”。美军在日本有 80 多个专用基地,5.5 万兵力扎在那里,嘉手纳基地停着 F-22 隐形战机,横须贺港是美国海外唯一的航母母港,这些基地成了日本眼里的 “安全伞”。 美日还把安保条约升级到 60 年来最高规格,日本能联合生产先进导弹,还从美国买了 1200 枚 AIM-120 空空导弹,等于拿到了更趁手的 “赌具”。 更讽刺的是,日本一边靠美国撑腰,一边还低价给美军返销 “爱国者” 导弹补库存,分明是被当炮灰还觉得占了便宜。 兜里的 “赌本” 也在偷偷加码。2023 年日本防卫预算飙到 6.8 万亿日元,是上一年的 1.26 倍,创下战后增幅纪录,五年计划花 43 万亿日元搞军力,目标直奔 GDP 的 2%。 这些钱大多砸在进攻性武器上,买 “战斧” 巡航导弹,造高超音速导弹,弹药经费翻了 4 倍,摆明了在为赌局备足筹码。 可他们故意忽略一个事实:美军的支持从来不是白给的,美国只是把日本当 “印太战略” 的棋子,真到动手时,恐怕第一个跑路的就是这位 “盟友”。 从甲午赌到现在,日本的套路就没换过:找个靠山,押上国运,输了靠地理躲清闲。可时代早变了,当年的清朝早已不在,现在的中国有东风导弹能跨海域精准打击,有航母舰队能突破所谓的 “海洋屏障”,真要掀了赌桌,日本那点 “止损线” 根本不够看。 只是这百年赌出来的错觉太难纠正,他们还活在 “输了也没事” 的幻梦里,殊不知这次再赌,可能就没机会再上桌了。
